读书笺语
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有朋友问我,如何挑选古典文学作品来阅读?我一时倒也回答不上来。
因为这读书之事因人而异,如果你是传统文化的拥趸者,有空余时间,且有一定的古典文学基础,那么,我冒昧建议,先从毛诗开始。毛诗也就是《诗经》,三百零五篇,孔子删定,西汉毛亨作传,郑玄作笺,唐孔颍达作疏,陆德明作音释。
诗通读后,对以后阅读其他古人作品有帮助,因为常常会用到诗的典故章句。
版本最好是上海古籍竖排繁体。然后是《楚辞》和《文选》,自然也是上古竖排繁体版。尤其是《文选》,需要通读数遍的,隔些年抽空读一遍,对自己作诗赋文是极有帮助的。汉乐府也是需要通读的,其风格对后世影响蛮大的。另外,建安文学,陆机陆云,谢灵运,陶渊明等魏晋南北朝的作品,通读一下即可。
唐朝诗人众多,可以依照上古出版社的古典文学丛书目录,有选择的阅读。我是基本上唐代的作品全收入囊中,其中,杜工部是前后读了五篇,其他的一遍二遍皆有。
读书有时候经典的要反复读,隔些年复读一遍,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
北宋的六一居士作品,我是诗词文章全部囊括,也是上古版,前后也读了四遍。其他的两宋大家亦按目录购入,至少通读一遍。宋以后的文学作品,可酌情阅读。
在阅读以上诗文时,还要读《春秋左传》,《尚书》,《论语》,孟子,老庄哲学,诸子杂说,《周易》,《文心雕龙》,《诗品》等。对了,还要加上晋人的《世说新语》,此书值得玩味。
文史哲历来一体连枝,接下来需要通读史书。我不提倡通读二十四史,然而,研读前四史是必须的。何谓前四史?太史公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
这四部书皆是私人修史,和以后的官方修史是有很大区别的。前四史基本上博采众说,结构严谨,属词丽密,有很高的文学性,史学上的价值那是众所周知的。
最后,有余兴的话再读些杂书,如《东京梦华录》,《徐霞客游记》,明人笔记等。
如此,多年下来,基本上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清楚认识,并且,在阅读中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技巧,也肯定得到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