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微型课教案
《邓稼先》教学设计
宜君县第一中学 南楠
【教材分析】
《邓稼先》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属于教读课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的《人民日报》,有改动。作者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但它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运用小标题的形式,以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本课既承担了精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其他崇高理想的好载体。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过《再塑生命的人》《纪念白求恩》等写人的文章,学会了在阅读中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但通过揣摩关键语句或段落,运用对比凸显人物精神品质的精读方法学生掌握不多。
学习本课,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代教的方式开展本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精读、对比,理解邓稼先的个性品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精读文段,勾画圈点关键词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
2、运用对比,找出邓稼先和奥本海默个性、品质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邓稼先朴实纯粹的个性和无私奉献的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精读、对比,理解邓稼先的个性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精读、对比,理解邓稼先的个性品质。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点拨法、阅读指导法
学法:朗读法、圈点勾画读书法、小组交流讨论法
【课前预习】
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这篇文章涉及的背景资料。如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我国的核武器研究史、邓稼先的生平资料、作者杨振宁的有关资料。
【道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播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短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读课文第三部分,对比人物,理解个性品质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课文第三小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
2、精读揣摩这些词句和语段,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总结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个性、品质。
3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把二人放在一起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以精读揣摩为手段,以表格为载体,对比分析两人的不同,凸显邓稼先的个性品质。)
三、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总结课堂,升华情感;凸显教学重点,总结学习方法)
四、布置作业
对比邓稼先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一大批的落马官员,写一段话话品评邓稼先的精神品格。字数不少于100字。
(提示:可以通过对比,用一段话书写二者的不同;也可以仿照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辞,为邓稼先写一则颁奖辞;也可以写一则感谢语。)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课内读文和课后写作相结合,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引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事例,通过对比,让学生对邓稼先的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