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幸福
醒了,思维开始奔逸。
最先想到《美丽大脚》倪萍说的,这一辈子,啥都不成功!之后就没下文了。
接着想到钱。我爸爸妈妈的家,不是有钱人家,但我不缺钱。上小学时候,我就有零花钱。那时候小学没有围墙,周围大约有三四排的树,操场围在里面,操场边上有几间平房,就是教室了。一座座的,每座三四个教室的样子。校园有个门,就是树的中间断开大约三四米的样子,没有真的门。走门的学生很少,多数是从自己家,到学校的方向,选择最近的距离,从树空隙里进来。
那时候有个老头,隔上一两天,就会拎个破帆布包,站到树林的空隙里,他卖糖。一分钱一块,圆柱形,一厘米直径,三毫米厚度左右,带着比较新鲜的图案,没有外包装,也不太粘,把钱递过去,他会用大拇指顶着糖的正面,食指和中指夹着糖的侧面,一个一个的数出来,递给你。现在回忆,对于他农民长期劳作的长长的,黑黑的指甲还有印象。那时候,不知道脏的概念。急切的想要吃到甜的味道,或许还有一点,能体会到大多数孩子有羡慕的眼光。
如果这个老头没来,又恰好感觉自己馋,穿过树的墙,另一座房子叫供销社,比目前小区门口小超市的规模还小,但那是我们屯的大商场。去那里,买几块饼干,放在衣兜里,不时的塞在嘴里,感觉很好。
当时零花钱爸爸妈妈怎么给的,忘了。记得两个片段,第一个是在仓房里,有个类似小凳子的样子,硬币放在那上面,再盖上个小盒子,好像二哥也有,自己拿自己的花。另一个片段是大姐起早上学,我可能动了不舍得感情,就在后面追,没有送的感觉,也没有留的感觉就是追。姐姐发现后,给我几个硬币,嘱咐我回家,然后我就回来了。这是记忆中第一次接零花钱。写到这里好像又感觉当时的零花钱应该是帮爸爸妈妈买东西,剩下的数额适当就留给我的。记得怎么花,确实不记得怎么来。
高中的时候,一个人在外面,口袋里一定是有钱的,若偶尔哪个星期不回,也许就会遇到陌生人敲门找我,出来以后,就可能会又有东西又有钱,爸爸妈妈或者哥哥姐姐托人捎去的。现在想那一刻还是很幸福。高中时候,食堂的早餐就只有馒头和粥。馒头自然要提前一天晚上就蒸出来的。后来食堂也动了脑筋,就是每晚自习后,蒸出馒头就先卖一阵,这个时候没有粥,有汤,红红的,估计酱油不少废,上面飘几个葱花或者蒜苗,每晚一个馒头一碗汤,喂的我自己胖胖的,没有美丑的感觉,就是挺满足,也挺幸福。后来几个同学聊天,她们说那时候她们都吃不饱,我还有夜宵,我太富有了。我从来没想过,会有吃不饱的人,我只当是他们不需要。
到大学,哥哥姐姐们就都参加工作了,条件不是太好,但对妹妹舍得,每一次假期或者过年都会给钱。记得有一次开学,爸爸问,老姑娘,你哥姐他们给的钱以外,老爸再给你900够你一学期的费用不?我说够,其实老爸不给就够了,于是那个学期我就攒了900块钱,是我第一张存折,直到大学毕业,后来好像以什么方式又添了100,凑了整。就这样,其他同学拿了毕业证,我在拿毕业证的同时还拿个存折!很富有的,我毕业前半年没开工资,半年后的第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520块,工作一年后,当时比较流行的一款摩托罗拉手机好像才980一部的。这回知道我有多富有了吧!但这些都是后来同学们聊时候的评价,当时我不知道。
从小到大,经历过很多很多事情,很艰难的走,但是有爸爸妈妈和哥哥姐姐的包围,一路还是感受着不一样的幸福!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在我的头脑里没有钱的概念,不知道别人有多少算多,也不知道自己的算不算少。
其实思维还在继续奔逸,开始写上了,就忘了还有啥,字数也不少了,到此为止吧。没写名字呢,叫什么,我是富婆吧!
发布就被锁定,换个名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