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散文

老司机等等我,我要去省城(一)

2020-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面包圈儿

  2015年云南山歌《老司机等等我》在网络上火起来的时候,不断有朋友问我,当地人是不是现在还有这么低俗的歌。我一头雾水。

  搜了视频,现有资料画质不太好,甭管什么歌词,那音乐响起的时候,对头,就是这穿脑魔音,云南山歌的调调。

  粗糙的画质,不太符合现代审美的男女主,不忍直视的歌词。那些年还在就行光碟,DvD中播放的质量,自然不能跟现在的视频相比。

    大学毕业前一直生活省内,阅历和认知都有限。偶尔听人说起云南的不好,会义愤填膺。在同学群里一说,大家都有类似的经历。

  “听说云南的du 品是摆在大街上卖的,是不是真的?”

    “你们老家是不是没有车,骑大象出行”

    “孔雀肉好吃不,啥味道”

    “新闻上说云南人吃饭用手抓,那么野蛮啊”

    “现在还有没有那山歌,教教我”

    ……

    甚至在婚后,婆家亲戚还向我求证,云南的小孩是不是长年光脚不穿鞋,因为太穷了。

    不善言辞的我,不知道怎么回答。通常只是尴尬的笑笑,解释一下,有的可能比较穷,但整体好很多。国家政策那么好,温饱没问题的。

    地域标签打身上了,解释再多也枉然。理性的人会剥开迷雾看真相,而大部分吃瓜群众,也就人云亦云了。

    就像网名黑河南人偷井盖,东北人乍乎,新疆人野蛮,江西重男轻女高彩礼,云贵愚钝扶不上墙,湖北人耍心眼“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的复杂,又岂是我们一群渣渣能懂。只不过,一向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内心善良的人,不惧江湖。

      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01

    越长大,越觉得自己无知。读几年书,觉得已经看透了世间万物。社会上摸爬滚打,反而觉得自己浅薄了。   

    最近几年一直在反思,怎么随着年纪的增长,还越来越害怕去面对现实。二十几岁时的横冲直撞,早没了锐气。   

    看朋友写的回忆互故乡的文字。很小的细节,很多的过往,曾经爬过的山,走过的路,见过的人,都在文章里,仿佛这些是昨天发生的事。

    感情细腻,回忆也美好。热爱生活的人,在哪儿都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善于发现美,捕捉美,留住美。

    心里羡慕的同时,也难过。我也有故乡。可我的精神世界太贫乏,离家之前的积累,已经忘的差不多。

  “自从离家求学,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工作之后回家的次数又少,我变了,家乡也变了。那些小时候熟悉的街道,建筑,店铺,已经没了踪影。   

    明明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却把自己混成了过客。同学打趣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忘本了。

      年少的时候只顾着读书,很少留心生活。整个初中高中阶段,记忆里最多的部分是关于学校的。现在想来,那阶段精神上的成长太少。

    不懂生活。太着急,太功利,盼着高考改写命运。却不知道,自己错过的东西,再也没法弥补。近年来家长的变化太大,一样的街道,一样的楼。越发觉得没了归宿。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缺乏思考的应试教育,在大学阶段也没有太大改善。徒劳的活着,没有信仰,没有精神上寄托。

    我不是一个走心生活的人,不然也不会对家乡这个宝藏一无所知。很多精神上的财富,经济的发展中遗失了。怪谁?怪自己咯。

    云南的旅游业逐渐形成规模的时候,家乡的奇山异水,风土人情,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我这个假的云南人,对这些甚至还没有外乡人熟捻。

    别人说起昆明的四季如春,鲜花白云,我也只会说是啊是啊,很漂亮,我在那里读书。

  别人夸起大理的风花雪月,岁月静好,词穷的我只会说是啊是啊,美得很……

    但凡遇到要填写籍贯,或者身份证号码的时候,面对别人看到“大理” 两字就发光的眼神,我太愧疚了。

    没文化,真可怕。我已经没有文化了,不能让孩子们重蹈覆辙。

  《向往的生活》第四季在云南西双版纳拍的,姐姐扑闪着大眼睛问我“妈妈,为什么我们老家没有孔雀,我们也是云南人呀”

    关于孔雀的传说,又可以继续了。我什么时候可以回炉重造,看家乡变化,陪父母变老。五年?十年?……还是一旦走出来了就回不了?

    太容易得到的不知道珍惜,如今求而不得了,却念念不忘。想家了。即使她变得再多,依然是我永远的归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