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7《问题化学习》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问题化学习的学校任务体系建构
学校任务体系是学校组织管理中具体的课程教学改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技术迭代和环境建设等内容的总称。它指向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体现学校组织教育性本质的核心内容。就问题化学习而言,它是指学校中的管理者和师生围绕课程教学、德育建设、队伍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专业领域,在问题化学习这一“交汇点”上的内容任务和具体行动。
第一节 成就“自教育”的学生
首要原理:建构新的德育逻辑。对于德育来说,问题化学习的“首要原理”恰恰遵循了学生道德养成的基本规律,也破解了学校“五育融合”在实践上的难题。
“自教育”的学生:建构新的德育实施体系。“自教育”即“自我教育”,广义上是指受教育者以一定的世界观、方法论为基础,认识主观世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通常称为自我修养;狭义上是指德育的一种方法,即自我批评。问题化学习的“自教育”是广义上的“自我教育”,也就是个体(也包括群体)为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主体和课题合二为一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节 建设“自适应”的课程。
在课程实施方面,问题化学习提出实现“自建构”的学习。通过对“问题化学习者”培养目标和“问题化学习力”学习目标两大目标体系的分学段、分科的层层分解、具体化,让每一节课的教学都建立对“双重任务”的设计和落实上;通过问题化学习“首要原理”和“核心特征”学科化、系统化和协同化建设,让不同课程在坚持各自学科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规范,协力构筑起保障两大目标体系有效达成的学校教育生态;通过“小金猴论坛”“小学期课程”“个性化学程”,让学生学会自主设计自己的问题化学习,有效实现学习在全时域、圈场域中的发生。
第三节 发展“自驱动”的教师
在教师发展方面,问题化学习提出发展“自驱动”的教师。通过试试基于问题化学习的“闻道、问道、有道”计划和论坛,设计并推进教师“专业知识生产”行动,让处于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都能找得到自己的起点和方向,获得属于自己的平台和舞台;通过聚焦问题化学习的“教学五环节”协同探索,切实优化课程教学方式,扎实提升课程实施品质和课堂教学质量;通过着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等的融合应用,建设“数字化问题化学习中心”,努力实现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
所谓“自驱动”的教师,是指学校教师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在实践改进和专业素养、技能的发展方面,都能体现“不待扬鞭自奋蹄”。表现为动力上的“自燃”,毅力上的“自主”,能力上的“自强”。
一所学校能走得远,走得好,关键要素是人,但决定这些人是否“走”,特别是否“一起走”的关键也许是价值认同。
第四节 展开“自连接”的合作。
首要原理:建构新的教育合作逻辑。真正的教育协同,必须让不同主体具有共同的目标归宿——让学生成为平等的“学习者”,成为积极的问题化学习者,依托“教育协同”共同学习、密切合作、彼此成就和一起成长,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破解教育协同中的问题和障碍。
“自连接”的合作:建构新的学校教育合作体系。所谓“自连接”,是指学校的教育合作表现出主题维度上的自觉性、目标维度上的自主性、内容维度上的自发性和方法维度上的自生性。这一体系主要包括价值体系和行为体系。价值体系的构建以“虚实相间”的方式来实现。所谓“虚”,即学校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举措背后的科学认识与价值取向,也在具体推进家校合作,实施“三位一体”教育的活动中,对举措、做法等进行更为具体的理念阐释与行动思考。所谓“实”,即学校把家校合作或“三位一体”教育所秉持的理念、价值,转化为具体的制度、规则,转化为具体项目、特定活动等的指导思想,行动策略乃至评价标准,切实让理念落地。
综上所述,在深化教育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学校教育越来越离不开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与配合。事实上,无论是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还是“五育并举”目标的达成,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让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系统开放”,基于共建学习者社群这一理念,在坚持问题化学习首要原理的原则下,持续地“交换能量”,强化彼此的连接,才能真正构建起支持和成就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大环境,也才能真正产生高质量的教育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