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说天下】商道﹒非常道(三十六)
前头说的各种现象,印证了老子“致虚极,守静笃”的观点。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认知本质,提炼战略,抓取战略转型的时间点呢?
老子提示:“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什么意思呢?事物虽然纷纭繁杂,但它们都可以归结于它们的根本。归结根本的途径就是把纷繁的表象除去,提取特定时间段的静态的断片,这叫做恢复到“本来状态”。恢复“本来”,才能找到规律、法则所在,掌握了法则、规律,则世事洞明。如果不能掌握规律就忍不住大展拳脚,很有可能一败涂地,而按照规律行事,就如庖丁解牛一般游刃有余。
实际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可以归结于正面因素与负面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谓的法则、规律,就是揭示正面因素与负面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导致什么样的效果。归根、复命、知常,就是认识法则规律的三个阶段。
当前不少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归结于经济大环境是个很省心的结论,但是逆势成长的企业其实也不少,这就说明,经济大环境出状况不等于全局崩坏毫无商机,也不是影响企业经营的唯一因素。真正的问题,还是企业的战略偏差,或者说是企业对市场变化的认知滞后。所谓的认知滞后,是指企业忽视了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单纯以过往取得成功的某些经验做法为依据,来设计企业当下的经营战略、策略。也就是说,在“归根”这个阶段,就出了岔子。
在市场环境迅速变化的今天,对市场态势的认识和判断致关重要,市场在持续变化,客群细分、成本变动、竞争加剧、消费者的认知与行为习惯也在变化。这就如同二战时的法国,对于军事技术和学术的演进太不敏感,抱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战经验墨守成规,结果被组织体系焕然一新的德军揍了个屁滚尿流,国破家亡。企业也是如此,过去十几年,供给侧实际上做的是填补消费需求缺口,因此规模导向的增长方式成为第一选择,不求强先求大。在特定历史阶段,这样的粗放增长显然是具有历史合理性的。问题是,这样的粗放式增长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结构性矛盾,甚至是死结,那就是粗放发展的规模越大,精致化经营的能力越弱,创新发展的驱动力越弱,科学决策科学发展的行为习惯越弱,边际效应的调控能力越弱。总得说,就是转身所需克服的惯性作用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
再说“复命”。如果说归根是一种剖析能力,那么复命,就是在剖析基础上的总结能力。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定位。前一段时间有人说互联网时代,战略思维、定位思维已经过时,理由是世界变化快,企业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顺应变化,吃到一口算一口。这种逻辑说白了就是搭顺风车,可是当风口停下来、顺风车不往前走了,企业怎么办?还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去打破僵局。
商业层面的定位理论最初是由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定位是你对未来的潜在顾客的心智所下的功夫,也就是把产品定位在你未来潜在顾客的心中”。可见,所谓市场定位聚焦于营销层面。而我们所说的定位,属于战略定位的概念,它要回答四个问题:企业从事什么业务;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企业的竞争对手是谁;哪些客户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哪些是必须要放弃的。企业战略定位的核心理念是遵循差异化。差异化的战略定位,不但决定着能否使你的产品和服务同竞争者的区别开来,而且决定着企业如何进入市场、占据市场。著名的战略学专家迈克尔·波特指出,差异化战略是竞争制胜的法宝,企业定位要遵循三大指导思想:成本领先、差异化、专注化。差异化就是如何能够做到与众不同,并且以这种方式提供独特的价值。
问题在于,二三十年前提出的商业理论,如今的很多中国企业却依然是毫无概念。对于企业来说,研讨战略、确定定位,显然是企业领导人当仁不让的职责所在。而当下不少企业的领导人,并不习惯做一个制定战略并引领团队实施战略的领袖,更喜欢做一个事必躬亲、拍脑袋决策的突击队长。如果说只是一个工作室或初创微型企业,那也罢了,游击队的最大目标就是生存下去。如果作为一个正规企业,仍然保持这种杀上去干一票的状态,只能是两个后果,一个是老板为战术管理的琐事缠身,没工夫思考方向性问题,另一方面则是部门建制形同虚设,企业骨干成长空间被压缩,最终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企业常态运作或许还凑合,但是当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之时,企业的反应必然滞后,应对思路难以清晰,即使下定决心转型,由于企业架构高度依赖领导人个人发挥,也难以形成应对危机或转型的动员能力。
因此,企业领导人首先要对自己有着清晰的定位,其次要对企业管理的深层次问题加以梳理优化,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战略形成与推进的能力,最后才能具备剖析总结的“复命”能力。
那么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知常”。知常,就是商业法则的提炼总结,商业规律的认知实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法则和规律,商业法则,古往今来已经有太多的人总结提炼了太多的条目内容,这方面已经是不可胜数。老子关心的,则是掌握运用法则、规律的方法论,“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义。没身不殆。”保持游刃有余、包容万物的状态,才能得到团队的拥戴,得到团队的拥戴才能统摄全局,统摄全局才能掌握天道运行的规律,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这也就呼应了之前我们所说的部分,企业领导人要摆脱日常庶务,放手用人,给予团队成长的空间。这样,自己才能站上一个更高的高度,一方面是令人高山仰止,另一方面是自己高瞻远瞩,如此才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看透棋局,从而进退自如,焉能不胜。
(待续)
sXu6�p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