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却让你体会了生命之美
就拿这次李云迪的曲目来说吧,上半场他演奏了一首舒伯特的奏鸣曲,这位音乐家因《小夜曲》的广泛流传而被大家所熟知,还有一首肖邦的奏鸣曲,周杰伦的歌里都有唱过“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纪念我······”即便两位音乐家代表作都是夜曲风格的,求同存异嘛,各有千秋的。稍微结合一点音乐家的生平或许更会理解其作品风格,舒伯特奥地利人,暂属德奥系吧,其风格传统些,受同为德奥系的莫扎特或者贝多芬风格的影响,我们小时候都学过一篇文章讲述的是贝多芬创作月光的文章,暂不考究其真实度,但通过这些讲述可以用“宁静的月夜”去形容舒伯特曲风。而肖邦为波兰人,其音乐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又受巴赫影响,人们称其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所以我想用“灵动的月夜”去形容其曲风。然一首曲目演奏用时大致半小时左右,这么长且无词的曲子,人们也不禁自问,因何为之“耗时”呢?
西洋乐之所以不似口水歌那样只有短暂的火爆现象,而是会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因其织体复杂,何谓“织体”,它其实包含了时空的概念,横向来讲一个曲子有开始高潮结尾,纵向来讲不同的音符在同一时间内发生,我很喜欢织体这个概念,因为它清晰的表达出音乐的横纵交错,使其富有层次性、多样性,音符通过速度的变化和组合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含义。曾经看过一个视频,视频很简单就是一个小人在不同高度不同长短的线条上行进或跳跃,其动作配合的背景音乐便是西洋乐。这样的视频将西洋乐描述的浅显易懂,但却是其精髓的升华,就拿钢琴来说,钢琴只有黑白键,摆在那里可能更像是华丽的陈设,并无生命,但演奏家确能化腐朽为神奇,赋予其生命,尤其亲临现场会感受到钢琴是有生命的。那我在这其中是如何感受到的呢?
古典音乐却让你体会了生命之美听音乐会之前我便了解了“宁静或灵动的月夜”曲风,但你永远不会想象到作曲家是如何倾尽心血去创作的,你也难以想象演奏者是如何将身心投入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最终得以呈现的。通过“织体”的运用,舒伯特好似向我们描绘了无数个宁静的夜晚,时而宁静优美,时而安静沉思,又时而向你低声陈诉,音符幻化成无数个小生命在琴键上跳动。而肖邦在给你描述浪漫诗人的故事,你能深切的感受到那颗不受约束却又不失大雅的心,他描绘的生命更多的是偏向于人心,开心或忧伤,感动或怅然,复杂的情感成就了其音乐的不简单。所以西洋乐不仅仅是使你感受到音乐的优美,而能让人深切的体会到艺术是有生命的,这些生命是非常有力量的。
而音乐不止于让你体会生命之美,还可以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可以传递不同地区的文化。李云迪下半场的曲目是两首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曲子。听名字明显可以知其为俄国人,我没去过俄罗斯,但从地理来看,那里常年的冬日一定很美,有着成片的白桦林,而且总称其为战斗民族,从历史来看也能深深体会这个民族的自豪感、勇猛的精神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敬。这个作曲家应该不为人所熟知,可能大家认识的唯一的俄国作曲家应是柴可夫斯基,郎朗比较擅长他的曲风,但拉赫与老柴的曲风本质都应想通,有着强烈的民族风格,但所呈现出的效果却大相径庭,可能是“织体”的不同吧。拉赫的织体更为复杂吧,拉赫的作品应该是所有钢琴中最难的,没有之一,但很难懂,初听会觉得不和谐只是咣咣砸琴的炫技表演。但你若融入大自然去理解,你会发现作者给你描绘出了壮美且令人敬畏的山川、丛林、河流、雪地等大自然景象,但作者并不是在向你讲述俄国的土地有多么寒冷,这显示不出其民族之大气,而是精准的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这里不仅仅包含了人类对自然万物的征服,而更多的是对其土地的深爱。
倘若你不信我的讲述,大可以自己去带着考证的眼光去听西洋乐嘛,但我相信如果你看懂了我对古典音乐的崇拜,你也一定会对其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