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近二十载,何缘重拾书法
记得小时候贪玩,跑舅公家翻箱倒柜,突然一方椭圆形的东西滚到了我脚边,拾起来一看,好漂亮的砚台啊,通体乌黑,砚盖上还有清晰的纹理,似一副山水画。我如获至宝般跑到舅公那问他是否可以将之送我,老人家看我颇有兴趣,便答应了。又翻找一会找到了一只狼毫笔,看那笔古色古香的,心中又是一动,好东西。虽然那时候年纪小但眼力劲倒还真有。文房所谓四宝:笔墨纸砚。现在还差纸墨了。
家人见我似乎对舞文弄墨颇感兴趣,家中虽拮据,倒也乐意为我买些宣纸和墨,那时真不懂砚台怎么用,看古装剧中,书童拿个石墨不断研磨再倒入水就可沾笔写字了,天资愚钝的我捣鼓好半天却是没能弄出个所以然,也就放弃了,用墨水将就!
那时家中有处偏房,一般不住人,也不知怎么的,年纪虽小,雅兴倒是不少。寻思着原来房间太小,索性就搬进偏房吧。小小年纪竟然还知道附庸风雅,自己制作了块牌匾,且用自己那芽都没发的毛笔字给自己新书房起来名字,似叫”青云阁“。并将之工工整整挂在了门头上,心里喜滋滋的。这还不够,拿出宣纸又照猫画虎的写了一副“天道酬勤”。挂在写字台正上方。做小孩子有个好处是,你再认真去做一件事,即使做不好也没人会取笑你。那时候经常有叔叔阿姨来玩,好奇就往我房子看,就夸赞到,穆易这字写的真漂亮,当然也就羞涩一笑!(虽然字歪歪扭扭,但却真是用了心)至今想来当真是不可思议,那时也就十岁上下,怎么就折腾起了这些?童年时代与整体同龄小孩总是有点格格不入,这也许就是导致至今性格颇为另类的原因之一吧。
但是后来,因为也没有伙伴一起陪练,更不知道还可以请书法老师(小地方听都没听过)一直没有技法和系统,越写越烂,就根本没有了写下去的勇气,遂之丢弃。现在想来真是后悔莫及。我的字几乎是被各科老师从小训到大,哪怕到了大学依旧无法幸免,但依旧不觉如何,我行我素惯了。也没想过要练或者怎样,多讽刺,那么小喜欢书法,可是字却永恒的烂。虽然也有许多朋友说,你的字远看还是蛮好看的,可近看就惨不忍睹,我给自己的理由是:有龙凤之韵味,且天下独此一家,多好的!
直到有一次,一位从业来办理业务,长相平平,穿着一般般,到签合同环节,拿起笔却写得一手好字,可谓笔笔如刀,点点如桃,坚挺有力,顿时便另眼相看!再想到自己,顿时心里莫名的被点燃了一股激情,身为一个管理者,却拿不出一手好字,实在丢人。况且身边同事哪个人的字不漂亮,领导的毛笔字更是没的说。当下决定,不管何种初心,字是一定得练得。纵使当下科技发达,文字沟通更无需纸笔,但当你接触书法后你才真正发现,钢笔字暂且不提,就那毛笔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点,横,折,勾,无一不需要锤炼千万,别看一众书法家挥毫泼墨轻松写意,但那轻松的背后,每一个字定是经过了成百上千遍的“撕心裂肺”。不知是我愚钝还没有天赋,仅一个“千”字就已经写下不止百遍,但依旧写不出柳公权帖的那般神韵。
重拾书法,也有段时间,倒不是准备拿什么奖,获得什么认可,只是觉得,生活不易,人本平凡,如果得过且过,生来将将就就,死去何不讲讲究究走?不趁年轻提升几分素养和情趣,老来只会想当年,忆豪情,喝苦酒,盼儿归。倒着实有点可悲!况且书法自古传承,其中蕴含种种大道也不是一般小打小闹可以体悟得到。古语有云,见字如见人,狭义讲并不赞同,但广义讲还是有几分认同,字分辨不出人性优劣,但却可以读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这是有理有据的。所以书法和音乐,舞蹈,美术一样,都是人类至情至性的载体,都是不会被语言,地域,空间,时间所限制的情绪表达,即使不懂,即使远隔千年,依旧会被动容,这就是至情至性的力量,也可以说就是艺术的力量!
人心浮,路且长,不想法压压可就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