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天堂,一秒地狱:被误解为“天才病”——双相情感障碍
那是个长得很有灵性的孩子,我第一眼看到就心生好感。
她的父母带着来的,我单独留下跟她聊,她跟我说她去医院看了,因为既有抑郁发作,也有躁狂发作,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01
双相障碍是一种情绪“钟摆”
历史上患双相情感障碍的人不少,其中不乏一些名人,比如画家梵高、达芬·奇,作家海明威,诗人拜伦……
所以,双相情感障碍一度被误以为是“天才病”。
但实际上,它是一种情感障碍类的心理健康疾病。
双相障碍的人,时而精力充沛,天马行空;时而郁郁寡欢,一筹莫展。
当出现反复“喜怒无常”“过山车”样的精神状态的时候,需警惕是否患上了情绪“钟摆”——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的症状是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时常在抑郁和躁狂两个状态中切换,备受折磨。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双相障碍的发病率约为1%-2%,最高可达5%。
02
双相情感障碍可预防
如果能够提前做好预防,可以避免患病的困扰。
先看看它的来源,造成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1. 遗传
研究发现,父母中若一方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其任一子女患病的几率约为25%;
若父母双方均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其子女患病的几率达50%~75%。
所以大多数人如果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大概率自己的父母也存在双相情感障碍。
如果能在家庭里做到这一层的检查,能够早早预防。
2.压力和创伤
也有研究发现,如果童年时期受到过创伤,比如心理、物理、语言虐待等,都会增加孩子患上双相情感障碍的几率。
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同样会刺激产生双相情感障碍,比如亲人去世、结婚、离婚、失业等大事件。
如果能避免这些压力和创伤,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也起到很大的预防作用。
03
双相情感障碍要终身服药吗?
医生通常会要求定期开药,且建议长期服药。
在症状比较严重时,药物确实有缓解作用,但从长远来看,长期服药是不现实的。
患者自身在状态好些时便会有错觉,认为自己好了,自行停药是很常见的,医生也不可能24小时盯着你吃药。
许多患者在擅自停药后,病情会更猛烈地反扑,造成额外伤害。
应该遵医嘱坚持服药,但是肯定做不到。
大部分双相都有极强的逆反心,绝对会吃着吃着就放飞自我的。
能做到症状严重的时候坚持服药,就是那种严重到完全丧失社交能力,完全无法与人沟通交流时,这时候一定是要吃药的了。
等症状稍微缓解之后,可以部分停药,但是保证睡眠的药还是要吃,充足的睡眠是脑子清醒的前提。
再好些之后,如果不借助药物也能睡着了,那就基本可以停药了,但一定要长期备药,这个观点我是很赞同的。
04
清醒地认识自己
前面提到与其说终身服药,不如说是要终身备药,这样的说法也会更能让人接受。
药物、外界永远都是辅助,真正康复,或者不说康复,真正和解还是要靠自己。
注意平衡自己的生活,避免过分的压力。
规律锻炼,保持良好睡眠习惯。
学会倾诉,寻找支持。
对于这个孩子,我想通过催眠疗愈帮助孩子,还需要花更多时间去量身定制方案,我在思考整理着可以把哪些技术结合在一起。
对我来说也是挑战,孩子本人和她父母都有强烈愿望,想一起努力帮助她,也许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希望每个双相情感障碍的人的情绪不再跌宕于天堂和地狱之间,一起努力,让生命的过山车平稳行进,更可以看到两旁无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