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记(一):未走完的路
没有课的日子再也没有人自己欢呼了,欢呼的也只是大四这个世界之外的人。总之,大四很忙:忙着找工作,忙着没有课的日子再也没有人自己欢呼了,欢呼的也只是大四这个世界之外的人。总之,大四很忙:忙着找工作,忙着考研,忙着考公务员,忙着打游戏,忙着睡觉……一切都处在忙乱之中,日子很充实,但始终感觉惊魂未定,内心悬着不曾放下的东西。
今天是国考的日子,舍友很早便出发了,身边的朋友看似很轻松,其实不然,大家的心里之所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是因为国考通过机率很小,机率小况且不谈,拿自己的公共管理类的专业来说,已经被排除在报名资格之外,我们可以报名的别人同样也可以,本科生只剩下一条狭窄的道路,除了发发牢骚,也只能是叹气。面对现实的勇气多了,理性也多了,多数人被动的在大四的季节里成长。
于是,我们遇见烦恼的事不再是去校园里溜达,而是焦虑的思考,忽然明白了大学该怎样过,大学该怎样过?无论怎样过目前也只能嘲笑一下自己,过去的明白了,未曾过去的好像很可怕。当初信誓旦旦的说我要考上什么样的学校,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但每向毕业靠近一步,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也一再降低。对于多数来自普通家庭普通学校的毕业生来说,最担心的是不能改变,记得进入大学后不止一次听人这样说过:“你身处的阶层已经决定了你的未来能走多远。”经过思考想来也有道理,有道理又能怎样,我们期待着自己的改变,身边更多与你相关的人期待着你的改变,因此,背负着改变,没有多少诗意和任性可言,至少自己前进的每一步对一个家庭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毕业记(一):未走完的路毕业季的改变是伴随着摸索前行的,对比起来,它和高中有着质的区别,高中的方向是明确的,几乎所有都有人替你安排,但大四需要自己学习的东西很多,单是考研和找工作,都曾让我焦头烂额过。
感觉发生变化最大的是大三,我们不再是单纯的上课和考试,开始考虑自己选择的方向。出于就业考虑,当时选择了考研,考研对我来说是一条全新的路,该怎样做,几乎一无所知,考研英语的难度足以让人心生畏惧。选择加入考研大军之后,就开始忙碌起来,到处搜取考研资料以及听取经验。占座是一件足以让人疯狂的事,开学的前几日住在校外,每天都有人等候在天平楼外,当保安打开天平楼的大门,犹如长毛进城,诺大的自习室被占领一空,没有多少人去想这样的结局怎样,自己选择的方向迫使自己坐在这里。
记忆最深的是大三暑假,我选择了留校复习,政法的考研和司考大军都租住在东门外的村子里,我在那里见到了很多许久未曾见到的朋友。每天六点多匆匆奔向学校,站在两边长满繁盛的狗尾巴草的大道上背书,十点多伴随着保安大叔一句大吼“锁门了”的长安话又匆匆离开学校,涌向西崔杂乱的街道上。暑期的的太阳烘烤着政法校园,午后甚至不敢直接从天平楼前的小广场上经过,只好绕道四号楼而行。坚持的不一定有结果,坚持的也可能随时发生改变。
十月在猝不及防中到来,按照最初的计划,在就业和考研中又一次做出选择,坚持六个月的备考之路最终放弃,这样的选择我没有告诉太多人,怕影响身边备考的的朋友,同时放弃考研的抉择也引起身边朋友的不解,每当问及此事时,我不愿做过多的解释,因为多种原因的交织,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身边做出改变的的人很多,藏在心底的缘由只有自己明白罢了。庆幸的是,有两位高中好友,当我主动把这样的结果告诉他们时,都显得很平静,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惊讶的追问,更多的是言语上的支持。踏上毕业季的时光,友谊显得弥足珍贵。
六个月的结束,又开始了新的就业征程。研,忙着考公务员,忙着打游戏,忙着睡觉……一切都处在忙乱之中,日子很充实,但始终感觉惊魂未定,内心悬着不曾放下的东西。
今天是国考的日子,舍友很早便出发了,身边的朋友看似很轻松,其实不然,大家的心里之所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是因为国考通过机率很小,机率小况且不谈,拿自己的公共管理类的专业来说,已经被排除在报名资格之外,我们可以报名的别人同样也可以,本科生只剩下一条狭窄的道路,除了发发牢骚,也只能是叹气。面对现实的勇气多了,理性也多了,多数人被动的在大四的季节里成长。
于是,我们遇见烦恼的事不再是去校园里溜达,而是焦虑的思考,忽然明白了大学该怎样过,大学该怎样过?无论怎样过目前也只能嘲笑一下自己,过去的明白了,未曾过去的好像很可怕。当初信誓旦旦的说我要考上什么样的学校,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但每向毕业靠近一步,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也一再降低。对于多数来自普通家庭普通学校的毕业生来说,最担心的是不能改变,记得进入大学后不止一次听人这样说过:“你身处的阶层已经决定了你的未来能走多远。”经过思考想来也有道理,有道理又能怎样,我们期待着自己的改变,身边更多与你相关的人期待着你的改变,因此,背负着改变,没有多少诗意和任性可言,至少自己前进的每一步对一个家庭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毕业季的改变是伴随着摸索前行的,对比起来,它和高中有着质的区别,高中的方向是明确的,几乎所有都有人替你安排,但大四需要自己学习的东西很多,单是考研和找工作,都曾让我焦头烂额过。
感觉发生变化最大的是大三,我们不再是单纯的上课和考试,开始考虑自己选择的方向。出于就业考虑,当时选择了考研,考研对我来说是一条全新的路,该怎样做,几乎一无所知,考研英语的难度足以让人心生畏惧。选择加入考研大军之后,就开始忙碌起来,到处搜取考研资料以及听取经验。占座是一件足以让人疯狂的事,开学的前几日住在校外,每天都有人等候在天平楼外,当保安打开天平楼的大门,犹如长毛进城,诺大的自习室被占领一空,没有多少人去想这样的结局怎样,自己选择的方向迫使自己坐在这里。
记忆最深的是大三暑假,我选择了留校复习,政法的考研和司考大军都租住在东门外的村子里,我在那里见到了很多许久未曾见到的朋友。每天六点多匆匆奔向学校,站在两边长满繁盛的狗尾巴草的大道上背书,十点多伴随着保安大叔一句大吼“锁门了”的长安话又匆匆离开学校,涌向西崔杂乱的街道上。暑期的的太阳烘烤着政法校园,午后甚至不敢直接从天平楼前的小广场上经过,只好绕道四号楼而行。坚持的不一定有结果,坚持的也可能随时发生改变。
十月在猝不及防中到来,按照最初的计划,在就业和考研中又一次做出选择,坚持六个月的备考之路最终放弃,这样的选择我没有告诉太多人,怕影响身边备考的的朋友,同时放弃考研的抉择也引起身边朋友的不解,每当问及此事时,我不愿做过多的解释,因为多种原因的交织,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身边做出改变的的人很多,藏在心底的缘由只有自己明白罢了。庆幸的是,有两位高中好友,当我主动把这样的结果告诉他们时,都显得很平静,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惊讶的追问,更多的是言语上的支持。踏上毕业季的时光,友谊显得弥足珍贵。
六个月的结束,又开始了新的就业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