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读书笔记(5)
学生早恋与性别认同
发展心理学认为青春期后孩子会过度评判自己,并渴望得到认可,这样会使他们形成焦虑情绪。
性别认同是指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性或女性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包括正确地使用性别标签、理解性别的稳定性、理解性别的坚定性、理解性别的发生学基础。这个过程必须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完成。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将青春期的性发育分为4个阶段,即疏远期、认同期、狂热期、成熟期。
“自我同一性”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塞利格曼等人提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支柱分别是:积极情感体验,攸人格特质和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支柱之间是相互联系,积极人格的形成是建立在积极情感体验获得基础上,反之积极人格又增加了个体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可能性,而积极社会组织系统则为前两者的获得和形成提供了社会支持。因此这三者是真实而复杂的互动关系,缺一不可。
青少年是人格发展和形成的重要时期,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具体的知识,更主要的是寻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积极品质;而积极品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对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的激发和强化来实现的。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如何看待早恋现象?
第一,自我决定理论是积极心理学中积极的人格特质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有先天的三种需要: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关系需要。当这三种需要得到满足时,内在动机最有可能发生,人们会得到幸福感并发挥人的潜能。从某种程度上说,人在恋爱的过程中能体验到更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虽然青少年之间的感情是不稳定、不成熟的,但是这种亲密关系能激发他们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对生活的及更具开放性,激发出更多的学习热情与动力。
第二,“镜像自我”理论认为“我”是与“他人”面对面的产物、他人好像一面镜子,我的自我意识来源于他人怎么看的我。可见,镜像自我就是他人对自己作评价与判断时形成的自我概念。青少年时期也是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尤为重视自己在异性心中的形象,在男女相处过程中,他们不仅看到自己心中的我,也能看到别人眼中的我,男孩唯有从女孩的眼里才能读出社会对男性的期望,女孩也只有同男孩交流才能知道社会对自己的要求。恋爱中的少男少女能够相互欣赏,这种欣赏更能强化青少年自我概念中积极的品质。
第三,学生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和性别认同是人生的一项阶段性发展任务。很多家长和教师认为只要学生的成绩好,其他事都可以不管不问。忽视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会人为地造成心理障碍,等到青年期想要进行异性交往时大发现有问题就晚了。
应对策略:
第一,早恋不以结婚为目标,早恋不是恋爱,只是对异性表达爱慕的正常情感反应。所以发现早恋,不必如临大敌,过度紧张,应给学生以适当关心、理解和支持,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引导学生合理适度地与异性交往。
第二,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学业是主要任务,身心发展同样也是重要任务。老师要利用好青少年这一时期情感发展的特点,提高异性学生的交往品质。
第三,青少年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容易被自己的情绪左右,陷入混乱,因此遵守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重要。虽然“早恋”不是真正的恋爱,但是他们投人了很多真实的感情,也可能建立起亲密的依恋关系。一旦关系遭到破坏,教师要教会他们妥善地处理矛盾、冲突和分手。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很容易因为这些问题处理不当而受到伤害。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处理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把握好行为分寸,养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准则,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以免学生因感情受挫从此一蹶不振。
第四,从青春期异性交往中获得的愉快的情感体验,以及从父母那里得到积极反馈和支持,有利于学生成长为一个自信、自尊、独立、自强的男性和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