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诗随笔 (一)
【九洲诗词】
现代诗读的是什么?写的是什么?一直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对于阅读量有限的我来说,读一首长诗无疑是种灵魂的考量;偶有提笔,却又诚惶诚恐。甚至有时,连一个断行都如履薄冰。
经常有人说喜欢现代诗。继而大聊海子的《春暖花开》,顾城的《一代人》,抑或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要么严厉地抨击分行体,埋汰梨花教主,棒打饺子作家和他浅浅的女儿。而当你真正地读他们所写的诗,你又发现他们写的和你初中时的情书相差无几。在排比句的死循环里,自以为是。注意这里不是贬义词,是真的自以为是。自己认为这就是好的诗歌。
仔细想想,这也无可厚非。如果我们只喝过散白酒,哪里知道杜康的香,更别说酿新酒了。可天下的名酒那么多,我们又怎么喝得完饮得尽。于是,又不得不人云亦云。好一点儿,也就是,别人说五粮液好,我已尝尝,然后跟着拍手叫好。可这么浅尝辄止,终归记不住滋味,不明原委。轮到自己酿时,又不免东访西问,拼拼凑凑。
更可怕的是,诗如酒,没有定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遇到一群只喝散白酒的,一盘花生米半个烤鸡架,也津津乐道。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好,不是只有小资起来,山珍海味才好。但你的诗歌的格局就被限定到一个比较死的范围。个人认为,不管喜欢不喜欢,是不是自己的风格。若想写诗,还得多读。老祖宗有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样,话题就简单了。读现代诗我们该读什么?读文字处理?读抒情叙事?还是男欢女爱?这个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我认为,要读诗感。诗感是什么呢?是陌生感,寂寞感,孤独感,是灵魂的呐喊,是跳跃的连接。当然,歌唱美丽,憧憬爱情,甚至柴米油盐均可入诗。但你要拷问,你看到了什么?诗人写了什么?要你写,你写什么?
我始终认为,吸引人的诗永远不是处理的完美,而是灵魂的闪烁。可干柴还须烈火。要想抓住瞬间的火光,甚至偶尔出现在梦里的奇葩,我们还是要有所准备的。如何准备呢?回到酿酒说,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样的水好,什么样的酒曲酶好,什么样的谷米好。
我很幸运的是,在我刚写诗的时候,一位成名的诗人毫不客气地对我说,如果你这么写,我们不是一路人。随后我对自己的文字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读了大量的诗评。才知道自己不仅是初生毛犊不怕虎,可怕的是自己居然还跑偏了,冲向虎口。幸好,那位诗人勒住了我,对此我至今感激万分。
在简书结识好多诗友,只是大家各有风格,道行也深浅不一。我是初学者,至少总以初学者自居。我每天都在写,都在读。于是,突发奇想,想写一组现代诗的拆解。即便不对,或许也可以和大家互通有无。
刘春在他的诗评论里说,“现代诗分为三种境界,有句无篇,无句有篇,有句有篇。”一首现代诗,没有耐人寻味的句子,那是作文,好一点的说,没准是封情书。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一首诗至少要有那么一个点,够深邃,够滋味。在这基础上,或许有很多这样的点。我们如何布局就尤为重要。象棋里车马炮都要协调运筹,方可决胜千里。诗歌也应如此。要通篇地谋略。草蛇可以灰线。浮云也决不只是流动。再者,我们要注意语言的节奏。打扣杀,要短平快,稳准狠。但更多的时候,我们要慢下来,要在适当的时候,稍微加一点力,调调火候。仅此而已。
至于大智慧,大思想,那是要在法度之外的。悟要随心,语未必要惊人,但一定要,不可或缺。它们刚好在那里,不是强塞进去,也不可移除。
(具体解诗,且听下回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