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角色【心理学通识】

2024-02-03  本文已影响0人  哦一只叶子

来源:得到 李松蔚 心理学通识123

社会心理学与家庭关系

1、个体进入家庭要付出的代价

《你好,李焕英》的一个片段里,呈现了“少女”成为“母亲”的过程中,从不会缝衣服到精通,呈现的就是家庭对“角色”的塑造。

个体要让渡部分自由,服务于整个家庭的运作,例如有人要做家务,有人要赚钱,有人要照顾孩子等。

个体会因着家庭的角色期待,慢慢被塑造、被改变。例如女性被期待洗衣做饭,进入家庭后,因着丈夫和婆婆的期待,不得不开始承担,逐步形成“吃饭穿衣找妈妈”的家庭惯例。个体也逐步失去自由的选择权。

2、这份代价会换来什么

虽然不自由,但是安全。

婚姻关系最初来自于部落联姻,最稳固的联结来自于血缘关系。个体壮大家族,家族反过来可以庇佑个体。

不仅可以形成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共同体,在未来也可以成为命运共同体,例如承担风险、互相照顾等。

所以让渡的代价,可以换来每一个家庭成员对家庭的承诺、忠诚以及对彼此的陪伴

即使是糟糕的家庭关系,只要是稳定可预测的,也是安全的。

3、个体在家庭中的角色会牢不可破吗?

家庭存在生命周期,随着部分成员的角色转变,其他成员的角色也会随之转变。

例如父母过度干涉住家女儿的自由,一旦女儿离家后,经过一段时间阵痛期,父母逐渐会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反过来,当父母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后,原先恋家的孩子也会逐渐独立起来。

所以不是说选择家庭就要完全放弃个体自由,也不是选择个体自由就绝对不能进入家庭,其实有一个人下定决心改变角色,家庭系统就有成长的可能性。


所以“未经他人苦”中,不仅包含着对方做的事情,还包括对方面临的系统环境压力,尤其是未说出口的隐形期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