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品文散文文字结缘

梅花随想

2019-08-14  本文已影响64人  心有六翼

        梅字,最初是从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句中学会写的,而且一直认为梅只有花,没有叶。这是因为老家地处中原西南,没有梅,而小时在村里条件较好人家挂的画上所见到的梅,也是光秃秃的枝子上一些或红或白的花儿而已,小而平常,一般枝头还有未化的雪。一次问二姐为什么没有叶子,二姐非常肯定的说那是干枝梅。

       上初中时,总有同学在课本上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老师也常引用这句诗来激励大家努力学习,于是我推断梅花应该是开在雪里的,否则文人雅士怎总有踏雪寻梅之雅事?

       上海求学期间,江南作家朱姐给我发了一张腊梅的照片,是明末吴江才女叶小鸾(才高早夭,颇类林黛玉)在闺房外亲手种植的的那株腊梅,在太湖石的陪衬下,枝条上花儿呈嫩黄色,感觉不凡。后来随朱姐去汾湖畔寻叶小鸾埋骨之所时,顺便去看了那株腊梅,想不到却是一簇浓绿。有些疑惑,但经朱姐确认后,我也不好意思再问怎么有叶子之类的白痴问题了。梅之有叶,至此方知。

        昨晚读明代钟惺《夏梅说》,方知梅不唯有叶,还有冷热之时:梅之冷,亦知也。然亦有极热之候。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知,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朱夏,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钟惺的《夏梅说》,别有怀抱,本与梅无关,梅是花中君子,不会有冷热之感,其知已当是南宋的郑域,他的《昭君怨》中有句:“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身处何等境地尚且不在意,当然也不会在意观赏者何时多,何时少了。然而想到向来以为梅本无叶的我,竟能于梅“冷极”时节,远来访至,难免飘飘然,那种感觉,“妙处难与君说”。

        关于王安石的那首诗,老师讲诗句体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当时不甚理解,倒是更佩服王安石那位政敌:关键时刻知道用石头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后来无意间读到南朝诗人苏子卿的《梅花落》的句子:中庭一树梅,寒多叶未开。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立时大呼上当,认为是明显的抄袭,而且把原诗的味道弄没了,有点金成铁之感。后来与一位古典文学功底极深的兄长谈及这些,他说王诗胜在格局,苏诗胜在意境,各有短长。仔细想来,苏的诗确实在格局上不够大气,有些过于自我。而我最初对两诗的比较,与我一直认为梅无叶一样,显示了我的层次。

        有关梅花的作品,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明代王媺的《探梅》:“故人辞我去,期我梅花时。昨夜偶相念,起看庭树枝。”初读觉得浪漫非常,再读则有刻骨之痛。寒假教上初中的外甥此诗,本以为他会喜欢并且记下来以后追女孩子用,不想他竟笑嘻嘻评价此诗:看的不是梅花,是寂寞。当时便有饱以老拳之冲动,可惜由于二姐在场,忍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