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中荟散文成长励志

想起那碗臊子面(李耀胜)

2018-10-24  本文已影响42人  李耀胜

      27年时间过去了,当年那碗臊子面散发出的一缕缕扑鼻香味,仿佛穿越时空,在我脑海深处怎么抹也抹不掉。有时候那香味时不时还从我的脑海里跳出来,让我在回忆中发呆,每次都惹得我馋相百态……

        那是1981年秋季快开学的一天。

  我早晨起床时,太阳已经离开山顶一大截了。听到父亲在院子里说要去杨崖集乡赶集,我便嚷着要跟父亲去集市看热闹。

  到邻乡赶集要走十多华里的山路,村里大多数人一大早就出发,大家因为都舍不得花一毛钱吃一碗饭,赶集的人在中午时必须返回家里吃饭。

  我想,父亲这么晚去,也许并不只是为了去赶集。

  我和父亲到集镇的时候,赶集的人已经陆续开始散了。

  我看父亲也没有转集市的意思,只是叮嘱我不要走远,就在附近看看。

  父亲蹲在一个避静的旮旯里,低着头点燃了旱烟锅,随着嘴里冒出的一缕缕浓烟漫过父亲枯竭的脸庞时,我听见那习惯性的“吧嗒吧嗒”声……

  那天从父亲无奈的神态中,我猜测到父亲一定有什么心事。

  后来我才知道,那次父亲是找他的一个最要好的同学借钱,为我们兄弟俩去筹书费。

  父亲的同学是邻乡供销社商店里站柜台的,每逢集市,他都要忙上整整一天。

  那天父亲一直没有机会去和同学说借钱的事,只能在外面一边低头抽烟,一边默默地等待。

  等到太阳下山商店关门后,我看见父亲又使劲地猛抽了两锅旱烟,才带着我去找他的同学。

  来到父亲同学的宿舍,他的同学格外热情。问我们吃饭了没有,父亲急忙说:“我们刚吃过。”

  父亲同学又问在哪儿吃的,父亲嘴里胡乱支唔着。

  估计是同学从父亲那慌张的神色中,猜到我们还没吃饭,便一定要带我们去单位食堂吃饭。

  父亲不停地推辞,最后还是被同学连推带拉领进了商店食堂。

  这是一间只有十多平米的房子,最里面用土坯垒了两个锅台,上面放着几样简陋的餐具,地下摆着一张够七、八人坐的木头方桌,是专门供商店内部职工吃饭用的。

  我们进去的时候,商店职工已经全部吃完饭了。那天食堂供应的是臊子面,做饭的师傅正准备收拾洗涮碗筷。

  父亲的同学问还有没有饭,大师傅看了看锅里说,两个人还够吃,父亲的同学让师傅给我和父亲下两碗面。

  我从进食堂后,眼睛就直直地瞅着锅里,嘴里馋得不由自主地流出了许多口涎水,只能不停地一口一口偷偷往肚子里咽,同时发出了汩汩的响声来。

  我转过脸,看见父亲和他的同学争得面红耳赤,父亲说什么也不在食堂吃饭。

  也许是父亲看到了我的馋相,最后同意让我吃一碗臊子面。

  只听父亲的同学叹了一口气说:“唉,你这个人一辈子改不了‘做假’的脾气”。然后领着父亲出去了。

  不多几分钟,师傅就给我端上来一碗热腾腾的臊子面,因为臊子汤是职工吃剩下的,只需要在开水锅里下一碗面就可以了。

  可能是当天我太饿的原因,也可能是我从来没有吃过臊子面的原因,不一会功夫,我就狼吞虎咽地把一碗面吃完了。然后用舌头在碗里一遍遍地舔着,好长时间后才依依不舍地放下碗。

  那碗臊子面的香味,成了我苦难童年生活里最美好的记忆。

  从那天起,那香味就不知不解地渗入了我的肉体,进入了我的心灵深处,让我一生无法忘却……

  现在,想想那碗臊子面,其实就是把土豆、红萝卜等切成很小的块,再倒少量的胡麻油,先在锅里炒一下,加上水做成臊子汤,然后再把这汤浇在面上做成的。我还记得当时那碗臊子面里面连小肉块都没有。

  因为那年头老家农村生活实在是太穷了,加上我家就靠父母亲挣工分,一年四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从我记事起,家里从来没有吃过臊子面。只有每年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才能吃上一顿最好吃的“白面”饭,是用白面做成面条,在开水中煮熟后加几滴胡麻油。

  我和父亲回家的时候,天全黑了,那天我感觉特别满足。

  路上,我给父亲说食堂的臊子面太好吃了,又不理解地问父亲为何不吃。

  我知道那天父亲一点东西都没吃。可父亲对我说:“干部每个月的饭是公家定量的,一碗臊子面得花一毛钱二两粮票。你吃一碗,你叔叔就会有一顿没饭吃了。如果我再吃一碗,他就要一天没饭吃了。”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普遍铺开。我的老家也较早的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日子很快就好起来了。

  后来,臊子面早已成了家乡农村很普通的家常便饭。但在那个年代,能吃上臊子面的农村人家实在是太少了。

  现在,如果没有几样可口的菜,我让女儿只吃一碗臊子面,她就觉得那不叫吃饭。

        如今,我喜欢在家里经常做臊子面吃,无论加入肉块、鸡蛋、木耳等优质原料,花尽心思用不同的烹饪方法,却怎么也做不出那碗臊子面的味道来。

  吃过我做的噪子面的朋友都说好吃。可我总是对自己做的臊子面不满意,因为一直没有“做出”当年那碗香喷喷臊子面的味道,每次做完臊子面后我都觉得有些遗憾。

  我相信现在自己做的臊子面肯定比当年那碗好吃多了,但在我今生的记忆中,却始终无法超越那碗臊子面的味道。

  时间过得飞快,我已从一个孩子步入了中年,我的父亲也早已离开了人世。但每当我想起那碗臊子面,就想起了父亲,想起“芋老人传”的故事。

  这独到的“香喷喷”,也许让我要用一生的时光,在慢慢地回忆中细细品味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