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毕业5年决定人的一辈子
同学来京,第二天要走前一晚突然发消息问能不能小聚一下,虽然当天公司给安排了一大堆事情,但我总觉得毕业好久同学情谊很重要,何况之前因为其他事情已经推辞过,不好伤感情。很不幸运,昨天感冒非常严重,一整包抽纸,擤鼻涕用了一大半,脑袋沉得像个铅球,两条腿基本靠意志力行走。席间,他们说话,我抱着保温杯像是守护刚出生的孩子,有一句没一句的搭话;不过几年,大家都有了不小的变化,看现在总是能找到当年的影子。
-
我和我的小伙伴
L学生时就喜欢呼朋唤友,喝酒吃肉,尤其能打点好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每次班级有好事情,都不会少了他,也因此得罪过其他同学们;现在L进了国家单位,一样混的风生水起,连升几级,此次出差单位还专门分派了一名小弟帮忙打点事情。
R向来热情,是个典型的热心肠,当年同学们有事找她,她都会前前后后帮忙;现在做项目管理,加班不断,但应付起项目里的琐事还是乐得其中。
S和大学一样,还是闷闷的,偶尔说几句话,现在做技术,几年下来买了房和车,还腾出来一部分钱给念研究生的女友。他们的小日子看上去都不错,然后想想自己,毕业第一份工作就和自己拧着干,明明不想做技术,当年领导一句话换了部门在这条路上一直走到不知怎么回头。
当年在合肥读书,来京同学特别少,再刨去几个毕业和大家断了联系的,在京常驻人员只有我一个。毕业5年决定人的一辈子,类似的话好像紧箍咒时时刻刻会发作,让人心惶惶,心理暗示一念咒便开始不停地找出路换工作,做看上去上进的动作,几年后在看,由于频繁的知识和技术业务断层不能有效积累,反而发展比较慢。
-
又有人给来人生建议
和同学聚餐时,看着L不断上移的发际线让我联想到朋友圈那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男人》。一篇说给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中年人的实用建议,但用词比原来委婉,从前大家提到成家立业上有老下有小的男人除了沧桑就是猥琐,现在是很隐晦的用油腻取而代之。提到油腻,脑袋第一时间联想到的画面要么是市场刚宰杀的猪、要么是晶莹剔透留着油的红烧肉;总之一副油哒哒的画面。感谢作者我们这些广大中年妇女还没受到关注,否则油腻二字用在女人身上,画面太美简直不敢想。
联合国对于青年的定义是年龄介于15-24周岁之间,我和同学们都处在风华正茂的中年时代;文章和毕业那年长辈们亲手赠与的紧箍咒一样,每一条都让人自动代入后充满焦虑感,在不知不觉中意外的正在成长为被嫌弃的一群,满面油光、大肚便便、稀少的发量。社会一边让我们拼命工作供车供房,一边教育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可许多男人从前也曾是帅哥,但是岁月毁了他。适当保持点对“油腻”的焦虑是好事,可还有加不完的班,刚上小学的孩子;好不容易一个周末,得陪孩子逛公园,留下点时间特别想和世界划清界限,甘心做个大肚腩。
聚会后,发现5年时间离人的一辈子远远不够,上一任直属领导的毕业前五年,3年入不敷出,出差吃饭全部自掏腰包,账户月月归零,公司工资一欠许久只开了一张上市分配期权的空头支票;工作10几年,才慢慢见了起色,房子10几万/平米,装修全走定制,车换样开,全球旅游随意挑。
-
5年不太够
可现在生活太着急,要求毕业5年事业有成,还不能接受手臂拜拜肉,头不能秃,肚子必须小,那谁去陪客户喝酒,谁熬夜加班挠头。5年差距有点大怎么了,汲取教训,10年聚会在露头角不行嘛;别被条条框框吓住了,你油腻、“口吐莲花”、胯下有猛兽;可你干爹是思聪、你用皈依佛门的头顶创业上市后可以请更多文才更好的营销写手反驳吐槽的人。
所以为什么这么焦虑,毕业10年后一样可以成就人。当年听人说毕业5年决定人一辈子,我信了,然后兜兜转转回到原点,其他同学们却安安稳稳坐上管理层。道理听了那么多,还不是过不好这一辈子,不如按着自己的节拍,一点点的向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