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我的祖国历史的回音每天写500字

课外(小史记之六)

2017-12-25  本文已影响41人  侯永生
课外(小史记之六)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虽然没有五花八门的培训班和复习班,也没有各种各样的考级和考证,但回想起来,当时的课外活动还是非常丰富多彩,令人难忘的。

那会儿,下午一般都是两节课,放学后就是课外活动了。课外活动的项目很多,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多数课外活动可自由参加,比如各种球类及其他体育活动。有些活动因为受场地、师资、教材等限制,需要先申请,批准了才行。这些活动主要是航模、无线电,还有音乐、舞蹈、绘画等。我申请了参加航模小组,一年以后才获得批准。

第一次参加航模活动,辅导老师给我们讲了航模的意义。老师讲话的大意是,航模活动对于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意识,对将来投身祖国建设都很有意义。老师讲完后让我们先观摩老组员制作航模飞机。制作航模飞机所需要的胶合板、胶水、刀子、尺子等材料和工具,都是学校提供的,航模组的同学不花一分钱。第二次航模活动,我们就跟着老师和老组员带上航模飞机到操场放飞。当我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橡皮筋把航模飞机送到天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可惜,没过多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被迫停课,所有的课外活动小组都解散了。

课外(小史记之六)

当然,参加最多的还是各种球类活动。特别是1961年,我国运动员庄则栋,在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后,举国上下更是兴起了乒乓球热。我们上小学那会儿,乒乓球运动已经很普及,学校每个教室的外面都有一个水泥球台,好多同学都有乒乓球拍和乒乓球。记得当时的球拍很便宜,几毛钱就买一个,乒乓球更便宜,几分钱一个,所以多数同学买的起。打乒乓球可以利用每节课的课间时间,直到上课钟声响了才收拍。为了能让更多的同学都能上阵,我们采用三球一局的车轮战,谁输了就下台。我的乒乓球技术一般,连续守擂的时候不多。但是我喜欢踢足球,训练的也刻苦。那时我可以用脚连续颠球,可以带球过人。

上三年级以后,班里组织了小足球队,我参加了。我个子不算高,但是身体灵活,跑的也比较快,加上技术还可以,队长就让我踢前锋。参加足球队后,我最主要的体会就是训练比较正规了,不像以前自己玩,没有计划,瞎练。足球队除了有队长负责管理,体育老师也给予指导。他教我们如何踢定位球,如何踢脚球,如何掷界外球,如何带球和过人。

课外(小史记之六)

为了检验我们的训练水平和丰富课外生活,老师还经常组织各班级之间的足球比赛。那次,我们同一个兄弟班进行友谊赛,有队友把球传给我,接球后我往前带了几步,离对方球门还有十几米远便起脚打门。眼看皮球就要飞进球门,谁想,对方的守门员身手不凡,一个腾空飞跃,用双手把球挡住,但由于球速快,他没有抱住,皮球触地后又往外滚出几米。见此情景,我加速上前,一脚把球捅进球门!那场比赛,我们一比零取胜。

此外,我们还在课余时间参加过旗语训练。那会儿通讯手段落后,用旗语进行远距离联络,在当时是比较时髦的,也是为了适应将来战争的需要。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两面小红旗,作为学习的工具。旗语主要是用旗子上下左右挥动,以规定的用语和对方进行联络。对方看到旗语后,再以相应的用语回应。现在我们在电视上还能看以前军队和船只用旗语联络的画面。旗语比较复杂,我们只学了一个皮毛,后来都忘记了。

再有一个让人难忘的课外活动就是看电影。那时,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大概多少天看一次没准,反正只要有新电影上映学校就给我们包场。那会儿不像现在,拍的电影少,但每部几乎都是经典。电影票也很便宜,几分钱一张。看电影一般都是下午放学后,我们排成队,老师带着我们去电影院。路上,老师还指挥我们唱歌。电影票老师不发给我们,而是到了电影院依次入座。许多文革之前的优秀电影,像《小兵张嘎》、《英雄儿女》、《上甘岭》、《洪湖赤卫队》、《李双双》、《今天我休息》、《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等,都是那时看的,至今难忘。

除了上述内容,我们的课外活动还有跳高,跳远,赛跑,歌咏赛,朗诵会等等,就不一一细说了。值得记忆的还有学雷锋活动。关于学雷锋活动,将有专题叙述,此篇不再啰。

课外(小史记之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