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自动投稿

白先勇散文《我的昆曲之旅》

2024-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江兆苓

白先勇先生喜欢昆曲,源于梅兰芳。

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梅兰芳在上海演出,戏码是昆曲:《思凡》《刺虎》《断桥》《游园惊梦》。

梅兰芳是唱京剧的,为什么会唱昆曲呢?原来在抗战的时候,梅兰芳为了不演戏给日本人看,故意留起了胡子。抗战胜利之后,由于多年不唱戏,怕京剧的腔调唱不上去,于是先用昆曲过渡。

白先勇先生那时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是随着家人去看的昆曲。《游园惊梦》“婉丽妩媚,一叹三唱的曲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他与昆曲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7年,白先勇先生来到上海,第二次有机会看昆曲,戏码是《长生殿》。表演非常精采,但令他激动不已的是,在遭遇过“文革”之后,昆曲“还能浴火重生,在舞台上大放光芒”,更让他“感到经历一场母体文化的重新洗礼,民族精神文明的再次皈依”。

昆曲的鼎盛时期是在明清时期,那时昆曲清唱是个全民运动,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卡拉OK。昆曲曾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年,至民国年间,才渐渐没落,以致几乎成为绝响。

改革开放,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唱歌,蹦迪,跳舞成了年轻人喜欢的娱乐,而传统的听戏,看戏不再流行,包括昆曲。

1987年,白先勇先生重游南京,正是昆曲式微的时候。但他非常喜欢昆曲,景仰张继青大师的大名,于是托人向张继青女士说项,特别给他演了一场《三梦》。

张继青大师精湛的表演让他深感叹服,也让他回忆起了童年时期的事迹:一九四六年抗战刚胜利,白先勇随着家人从重庆飞到南京,父亲白崇禧率领全家人到中山陵谒陵,告慰孙中山先生在天之灵抗日胜利。四十年后再登中山陵,故人已不再,“满目河山,无一处不蕴藏着历史的悲怆”。

台上,张继青大师扮演的杜丽娘唱着: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悦事谁家院

台下,白先勇先生听痴了。

离开南京前,白先勇先生在“美龄宫”晏请了南京大学的教授以及张继青大师作为答谢。

晏请期间,白先勇先生想起来了,在一九四六年的圣诞节,他是曾随他的母亲与四哥来过美龄宫的。

当时,宋美龄女士开了一个盛大的圣诞节派对。在派对上,孩子们玩游戏,赢奖品,收礼物,是一派热闹的景象,宋美玲女士的雍容华贵,给他留下美好的印象。

晏罢,去楼上参观,白先勇先生深感物是人非,“人去楼空的静悄”也让他感受到了“一股宫花寂寞红的寥落”。

八十年代,昆曲在台湾也渐渐有了复兴的迹象,在有心人的推动之下,昆曲在两岸之间也有了交流。看到台湾年轻人也喜欢上了昆曲,白先勇先生喜不自禁。

他认为“昆曲是最能表现中国传统美学抒情、写意,象征、诗画的一种艺术”,西方的歌剧有歌无舞,芭蕾有舞无歌是个缺憾,而昆曲正好都融合了歌与舞。

白先勇先生写《我的昆曲之旅》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一九九九年,他非常希望年轻一辈的人能够爱惜昆曲,保护昆曲,“使它的艺术生命能够延续下去,为下世纪中华文化全面复兴留一枚火种”。

现在已是2024年,离这篇文章的写成整整过去了二十五年。中国正走向伟大的文艺复兴,白先勇先生的愿望正在慢慢实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戏曲将会迎来一个新的鼎盛时期,当然也包括昆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