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简友广场

艺术|《牡丹亭》的艺术成就与哲学思考

2023-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阿斌bin

文/阿斌  【原创】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牡丹亭—游园》

01 故事梗概

做太守的父亲杜宝有个宝贝女儿,名叫杜丽娘。

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或市委书记,官不算小。

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到了豆蔻年华,正值情窦初开的时节,又多愁善感。

父亲杜宝请来一位老儒陈最良来给女儿授课,这位老先生第一次讲解《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即拨了杜丽娘心中的情弦。

杜丽娘常年在家中被封建礼教所禁锢,心中向往自由和爱情,却不得。

这天,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因劳累倒头睡在了床上。不一会儿,见到一位俊俏的书生拿着柳枝邀请她作诗,接着又将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欢。待杜丽娘一觉醒来,方知只是南柯一梦。但她心中却久久回味。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夜有所梦,日有所思。此后,杜丽娘为寻梦中的俊俏书生常常来到牡丹亭,却未能见到。渐渐地她这相思之情成为杜丽娘的心头病,最后竟不治死去。

其父杜宝,此时已升任淮扬军界安抚使,临行前将女儿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成“梅花庵观”,嘱咐老道姑和陈最良在此守候。

死后的杜丽娘,游魂来到地府,判官问明她至死缘由,查明婚姻簿上,确有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结亲之事,便给杜丽娘发了路条,准许她返回人间。

书生柳梦梅在赴京赶考的途中,患上风寒感冒,住进了梅花庵中。病愈后他在庵里与杜丽娘的游魂相遇,二人恩恩爱爱,如漆似胶。

不久,此事被老道姑察觉,柳梦梅与老道姑讲明私情,和老道姑秘议,请人掘开了杜丽娘的坟墓。

杜丽娘重见天日,复生如初,俩人做了真夫妻。一起来到京都,柳梦梅参加了进士考试。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扬,找到杜府,柳梦梅自称是杜家女婿,杜巡抚怒不可遏,认为这儒生是在说梦话,因他女儿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现在能复生?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发掘,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判了柳梦梅斩刑。

在临刑前,审讯吊打时,朝廷派人来到杜府,报知柳梦梅中了状元,柳梦梅这才免得一死。

杜巡抚不信女儿会复活,写了奏折让皇上公断。

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果然是真人。于是下旨让这父子、夫妻相认。

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得到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02关于牡丹亭的哲学思考

记得过去上大学时,教我们现代文学的刘先生非常推崇汤显祖的《牡丹亭》。刘教授在讲白先勇的《游园惊梦》时,要我们去昆曲《牡丹亭》。刘教授特别讲到,在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中有潜在的性意识,许多人没有读懂。

这几天在家听昆曲《牡丹亭》,这是个由生到死,由死复生的故事,其中展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也展现了对明代社会生活中的哲学思考和艺术美学。

汤显祖生活在明代,《牡丹亭》写的是宋代的故事。汤显祖自幼心性灵慧,才华卓越,但因时运不济、又得罪了权贵,四次科举考试不中,使汤显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与权贵以势力压人、恶意报复有了清醒深刻的认识。人生的磨难,未能改变汤显祖对人生的思考,反而造就了他坚定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行。

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有着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批判,16岁的杜丽娘从小深得父母宠爱,却没有进过自家的花园。她在老师讲解《诗经·关关雎鸠》中有了对异性的向往,完成了属于她的人性回归和原始精神的展现。

汤显祖的妙笔在于:

第一个层次,杜丽娘之死。

汤显祖把杜丽娘写死了。只有杜丽娘死了,故事才能全面展开,故事才有意义。杜丽娘必须要死,不死,这个故事只是一个梦而已。

在杜丽娘死后,生不可违的爱情与理想,经过现实、梦幻与幽冥三个境界,将爱情的形式和内容呈现在观众面前。汤显祖打通了阴阳两界,打通了一个人在一生中体验到全部内容的路径。

第二个层次,杜丽娘复生。

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杜丽娘复生后,社会是否接纳她?杜丽娘作为复活者,她的父母在接纳她时都有抵触,整个社会又如何接纳她呢?其实这其中表达的并不是对于一个死者复生的接纳,而是整个社会对于杜丽娘自由恋爱的看法,也是对于一个人人生、爱情、性爱表达的看法。

杜丽娘复活以后的价值观,是汤显祖追索的对社会的对抗,对人性压抑、束缚的对抗,是对当时社会对人性桎梏的对抗,是对人生目标的追求。

柳梦梅作为一个穷书生,在梦中梦见一个女孩,告诉他他一定可以考上状元。他家里穷困潦倒,没有路费进京考试,便向人借钱。有好心人给他赞助了路费,他又生病住进了杜丽娘家的梅花庵。他在花园中捡到杜丽娘曾经压在花园石头下的画像,这与他梦中的女子十分相像,就在花园里寻找。

这些都被老道姑所见,告诉柳梦梅,那画像原是她家的小姐。他和老道姑商量,要打开棺椁,让杜丽娘得以复生。

柳梦梅的任务有三:一是让杜丽娘复活;二是带首杜丽娘完成科考;三是让社会接受他们的爱情。

与汤显祖同一时期的莎士比亚也写鬼魂,但汤显祖笔下的鬼魂更加完整、空灵、唯美。

汤显祖的哲学思考,在于他对社会的批判,在于对人性桎梏的批判。他通过《牡丹亭》将一个艺术形象在空灵、写意、意象这样的背景下用一部戏剧勾勒出来了。

汤显祖的《牡丹亭》超越了当时社会的想象,他集中国人的精神、思维、宇宙观、生命观形态之下,关于人最朴实的生命、情感、理想、生命价值的追求。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