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

2018-06-03  本文已影响18人  左左说语文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一本书是《深度工作》。

首先,我们来弄清两个概念:浮浅工作VS深度工作

浮浅工作:对从业者认知要求不高,属于事务性工作,不带来更丰富、更高价值,是可以复制的工作。价值产出比较低。

深度工作:无干扰的工作,比较专注的一种职业活动,能够让从业者达到认知方面的极限,这种深度工作是可以创造高价值,有创造性的,不可复制的。

如何达到深度工作的状态?!就是

排干扰:少数关键法则;戒媒体法则;不容易联系法则。

少数关键法则:一定要有高目标,从宏观上去操控你的规划;整体规划,可以组织2-3个活动。思考工具,思考会影响我们的决断,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在做深度工作时,思考是必不可少的。这里面提到的“二八”法则,80%的已知结论,基本上源于20%的可能性。戒媒体,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每个人手里都总是拿着手机,了解资讯,但却花了过多的时间在媒体上。深度工作需要的就是专注,而尽量把使用媒体的时间减少。最后一个法则是不容易联系,发件人要有一个过滤器,当别人发件给我们时,我们要有一个过滤器,如果发件人给我们的信息内容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内容,我们就可以选择予以不回复。这样就会改变发件人的期望,就会帮我们筛选,会排除很多干扰。把这些时间腾出来做深度工作。发一封邮件时,做更多,而不是用好几封邮件解决一件事。最后还是要遵从不回复法则。

如何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呢?

意识层面要改变,认识到深度工作是极端重要的。引领的指标,专注到当时深度工作的时间,专注到重要的工作上,之后是随之而来的改变。如何去监控呢?可以利用记分板,记录每一次深度工作的时间,就像奖励小朋友一样。最后要及时反馈,以便调整深度工作的时间,更好地建立深度工作的习惯。

读了这本书,有很多能够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比如,在管理上,我们可以做高影响力的事情,带来高回报的事情;低影响力的事情,是没有什么益处。我个人是做教育相关工作的,比如今年我们要做10个活动,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把20%的活动,也就是2个活动作出高影响力来。对于客户维系也是如此,每班高质量维护20%的家长,这也会带来高质量的回馈。

深度工作,是否可以为我们带来改变呢?只有先尝试,动起来就对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