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记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出生在靠北方的一个小山村。妈妈经常说她怀我的时候赶上农忙,挺着肚子还要下地干活,也没吃上什么荤腥,我从她肚子里面出来的时候又黑又瘦,我爸都懒得看我。爸说我自打出生就特别爱哭,曾经把我放在太阳底下暴晒都没能止住我哭,后来村里人就给我改姓汪了,一直到上初中都还有人记得。
学龄前的记忆比较模糊了,但是对太奶奶还是记忆犹新。太奶奶跟着我家住,我跟哥哥都是她带大的,哥哥上学后,爸妈下地干活,家里就我跟太奶奶两个闲人,这个小脚老太太就带着我到处走亲访友。有时只是村里哪家坐坐;有时去隔壁村亲戚家吃午饭,上午去,下午回;有时打包衣物走上好几个小时到邻镇的二姑家里小住几天。反正太奶奶去哪儿就把我带到哪儿,借着太奶奶高辈分的光,到哪儿都能享受贵宾待遇,日子过得无比惬意。
四岁多的时候,爸爸骑着自行车带我去学校报名,老师问我叫什么名字,我低着头小声说着名字,很好奇为什么我已经说的够大声了老师还是一直说没听到,我听到旁边的大人一直起哄说这么大了居然还不知道名字,我心想我当然知道自己的名字了,但被这么一闹就更加害羞了,始终还是没有再说出口。爸爸没有责备我,但是我看的出他眼底的失落,最后还是他告诉老师我的名字。
开学那天,爸爸还是骑着那辆自行车,我坐在前保险杠,后座绑着一根小板凳,那个年代我们上学前班的都是自备板凳,只有到了一年级才有课桌凳子。爸爸路上跟我说:在学校胆子要大点,有人打你要找老师,找哥哥姐姐(哥哥跟表姐都在这个学校)。爸爸把我送到学校就走了,那时的我是向往学校的,因为哥哥姐姐都要上学,只有我呆在家里,所以印象中是没有哭的。学前班的记忆是美好的,那时我经常受老师表扬,说我表现好,老是放我出来玩儿,经常跟我一起出来的小姑娘是校外商店老板的女儿,她就带着我去商店玩儿,虽然不会有免费的东西吃,但还是玩儿的很开心,有时候表姐路过看到我在那里可怜兮兮的盯着别人吃东西,会给我买两角钱的饼子或者几根拉丝糖,那是很开心的时刻。
中午时间太短,都是带饭或者拿钱买饼干、方便面之类的。如果带饭,在没有冰箱跟微波炉的年代,即开即吃,凉的不说,在夏季还有菜馊的风险。如果是带钱买吃的,钱都会放哥哥身上,有一次没找到哥哥就只有饿到放学,结果哥哥也没吃午饭,好像是作业没做完就没来找我,我也没去找他,饿得我俩一放学就买了两包方便面啃,哥哥边啃边骂我饿了也不晓得找他。
放学的时候,我会乖乖在学校操场等哥哥,一方面是爸妈交代要跟哥哥一起回去,另一方面是哥哥身上有钱,等到放学偶尔会在商店买个唐僧肉或者冰袋、雪糕之类的解解馋。爸妈一般会把零花钱给哥哥,但哥哥基本不乱花,买零食都会等我在买了一起吃,或者只给我买,他貌似不大爱吃零食。
孩童时代是开心的,妈妈说我那时也是最乖的,越长大性格越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