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笔记——进步的阶梯

怎样看待自己的过去、父母和成长环境?

2018-01-10  本文已影响1人  fcad6dca665a

昨天我在脑海中模拟了一个情景,假如有人问我,你怎样看待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我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我知道很多公司在面试新人的时候都会问到对方家庭背景的问题,有时候也会问到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问这样的问题,目的无非就是想要了解这个人如何对待自己的过去和自己的成长环境。

于我而言回答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回答的“正能量”一些,固然能让听者心里舒服一些,但显得过于敷衍和肤浅,不能触及问题的实质,回答的深入和真诚一些,又有博取他人同情之嫌。不过,我还是试图用比较客观的态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他们身上有很强的局限性,但也有优点,他们的优点影响了我,局限性也限制了我,现在的我,是继承他们的优点,突破他们的局限的产物。

我家家庭条件并不好,可以说是十分贫穷。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并且身体健康状况不太好。他们具有农民的典型优点,勤劳,朴实,坚韧,同时,他们又受制于时代和环境,对自己身上的局限性全无意识。这种局限性,除了生活习惯、审美品味之外,正如我们经常所说的“穷人思维”,是在面临人生抉择时表现出的短视,是对未来的茫然无措,是对沉没成本的过度迷恋,和对机会成本的抗拒和漠视。

我父母对我的影响方式,就是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传承给了我。今天的我就是继承他们的优点,突破他们的局限的产物。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横向对比,我所生长的环境并不好,多少让人感觉心理不平衡,但纵向比较,相比于父辈,我们还是比较幸运的,我们赶上了时代的变迁,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我自己的感受是,对于农村的80后一代,读书真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命运,至少让我们有了走出农村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当然,在城市里扎根落户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父母对我们的殷切希望,是支撑他们和我们共同走下去的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我们父母这代人,对孩子有种执拗的牺牲精神,他们用尽平生的力量,把我们托举到能托举的最高处。

有时候我也会做另外一种假设,如果当时父母没有支持我一路读书下去,而是让我早早辍学,或嫁人,或打工,我今天会是一种怎样的命运?我害怕这个假设,因为有种“躲过一劫”的庆幸感,就好像命运的齿轮如果当初再稍稍倾斜一点点,我就会落入一个不见底的深渊。而我今天能避开那个深渊,除了我自身的努力和坚持,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的支持。这也是我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父母所给局限性的重要原因。

当我们走出那个狭小的世界,见识了外面风景的壮美后,我们特别容易忽略父母曾经给我们努力搭建的“桥和路”,或许是它跟外面的世界比起来过于渺小,或许是我们默认为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付出,所以,我们会忘记会忽略“感恩”这件事情。我在北京生活五年多的时间,的确是有这样的感受。工作后,我曾遇到过很多出身不错的人,见识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于是,我把更多的感慨投向了命运。

所以,也许我们这一代走出农村的80后,最需要思考的,除了和原生家庭的关系,和父母的关系,还有和同龄城市青年的关系。我们没有他们的平台,没有他们的资源,没有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可却还要与他们在同一个维度上竞争,我们到底该如何维持心理的平衡?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是不平衡的,或者只是经过理智的算计之后,维持一种屈从于现实的表面的平衡。内心依然有怨气,还有羡慕嫉妒恨,有些时候,甚至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怨愤投射到父母身上,投射到过去的成长环境上。心有枷锁,负重前行,未来的路自然会更沉重一些,所以怎样解开自己的心结,恐怕才是伴随我们,或许半生,或至少也有几十年时间的一个重要难题吧?

今天,我走在三十多岁通往中年的路上,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过去的经历也越来越遥远,但是,我还是会带着父母给我的优点和局限继续生活下去。总体上,我还是要感谢,感谢父母用他们所能付出的极限所搭建的平台,成就了今天的我,感谢他们送我这么远的一段路程,当然,未来的路还很长,那是完完全全属于我自己的路,其中必定有我所无法预料的困苦,但我依然相信新世界的存在,我甚至能感受到打破局限之后希望的光亮在未来慢慢展开,这是父母的局限所留给我的成长空间,以这样的心态来迎接明天,算不算是对过去的另一种感怀?

(编号:83)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