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路的每一步,都是孤独
文/桃之遥遥
图片来自网络“每个人都孤独,却并未因这相似的孤独相连。人终究是孤独的,好像人终究是要死的。”——《心是孤独的猎手》
“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可以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约翰·堂恩
“有两种孤独。灵魂寻找自己的来源和归宿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没有根据的偶然性,这是绝对的、形而上的、哲学性质的孤独。灵魂寻找另一颗灵魂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人世间的一个没有旅伴的漂泊者,这是相对的、形而下的、社会性质的孤独。”——周国平
就是一个偶然的瞬间,这些“孤独”在我头脑中突然形成了联系。“每个人都孤独”是形而上的孤独,“谁都不是一座孤岛”是形而下的。形而下的孤独是一种感受,可以在社会关系中得到慰藉,形而上的孤独是一种状态,无药可医。
有人说,人出生时就携带着剧本,终其一生不过都是在扮演着应该扮演的角色。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生在这家而不是那家,为什么我是我而不是他……这些注定的事情指向人类的终极孤独,而这种终极的孤独使每个人的人生走向不同。尽管每个人都是一样的疑问,因为无从谈起而不能相互理解。只是有些人有意识而有些人还在潜意识中,他们不知道孤独的来源是什么,这种烦恼便是一种徒劳。
形而下的孤独带来从容或者痛苦。从容的孤独是享受;痛苦的孤独是折磨。无论是哪一种感受,你都能辩认出那就是孤独。即使是形而下的孤独带来的痛苦,我们也没有那么容易就可以摆脱。因为人对于快乐有着天生的共鸣,而对于痛苦,则有着本能的抗拒。我有一个朋友,她喜欢看娱乐节目,她get到的“点”经常与我的笑点不谋而合,所以我们经常在一起谈论某某明星如何如何。有一次我找到了一个在娱乐节目中出现过的明星的生活访谈,讲她在靓丽背后如何一路走来。我推荐给朋友,她只看了一点就点了停止——“不看了,有点压抑。”这种感觉我们都有,快乐是简单的不用思考的,而痛苦是费心费脑的。我们在快乐的时候能够收获一大批热闹,以为我们是不孤独的;而当痛苦来袭的时候,你会发现愿意为你烧脑的人少之又少,于是形而下的孤独也无往不在。
所以朋友圈适合分享快乐,它解决不了那些深刻或是深重的孤独。而那些真正深重的痛苦,我们也往往说不出口——害怕温暖中的怜悯,甚至是害怕在快乐的氛围中格格不入。
人类的命运和我们自己的命运联合起来,仿佛要把我们紧紧束缚住。我们不需去解这一道永远无解的题目,而是接受它,像接受我们的身高和相貌那样,然后去提升承载痛苦的能力。
在通讯手段不那么发达的年代,没有朋友圈,没有微博,没有qq空间。陪伴我们的是日记本。几月几日星期几,天气如何,难过或是开心。也许泪水来不及擦去就滴落成褶皱,也许写着写着就忍俊不禁。没有人去评论和点赞,也不会期望有人来了解,甚至那是不可被侵犯的秘密。当以朋友圈为首的社交领域占据了生活主流的时候,快乐流动地更快,而痛苦却停滞一边。内心越是没有容量,越是向外倾泻,越是得不到满足。我们几乎在与他人分享着生活中的一切快乐或是有意思的事,为了不孤独,我们有意无意地区迎合这种画风。诚然,我们因此足不出户就能见到更精彩的美景和更诱人的美食,我们因此不用走亲访友就能和他们打成一片,但是,我们的孤独在大量快乐的感觉里愈加深重。
生活,是一场与不如意对峙的持久战。作为每一个鲜活的人,我们无法减少痛苦的总量,却可以减少疼痛感而免疫孤独。手指破了,包起来就好;被误解了,笑一笑就好;失败了,大哭一场然后重来就好。都说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没错,生活本来就是一场累心的戏,你可以尝试跳出来对自己冷眼旁观,这一切过了,剧情总会峰回路转。
孤独是生来就有的一颗痣,是你天生浓密的头发或是不完美的眉形,它不是缺陷,而是一种高层级的感知。你可以在孤独中沉沦,也可以在孤独中从容。你明白你此刻是孤独的,却慢慢地少了很多疼痛的感觉,变得坚毅——流血和失意这些等闲之事,好像只是蚊子亲吻的痕迹,不去挠,也没那么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