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吃货与美食家?
说起美食,不必是芝士焗龙虾或黑椒牛排。我们尝过最多的美食,是家常饭菜,比如番茄炒蛋,比如东北乱炖。说到读书,不必是世界名著或月度畅销,我们读的最认真的书,是教材和工具书,比如专业课本,比如菜谱。好高骛远无可厚非,但脚踏实地才更真实。读书与美食,不可或缺也
民以食为天,美食话题长盛不衰。
“你最喜欢的一道菜是什么?请在三秒内回答我”。聚餐开始前,我喜欢问大家这个问题。作为吃货,如果可以发现更多的同道中人,定有志同道合之喜吧。
然而,每次收获都会不同。凡是回答宫保鸡丁、水煮鱼或者醋溜白菜的这些朋友,好歹还能说对菜名,也勉强算作吃货。但那些一时语塞、半天憋不出一个字来的同志,也只能跟他们聊聊人生,美食估计与他们无缘。
美食之所以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除了它的实际“功效”,其背后隐藏的无限乐趣、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才是凝聚众人的灵魂所在。
吃货: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吃货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不是谁都可以当个合格的吃货。通过如何聊吃,可以判断这个人属于美食的哪个level。
老王喜欢聊那些他光顾过的馆子,什么帝都最好吃的十大系列、胡同里的美味、地道北京菜等等,总结得头头是道。他那比常人高出许多的大肚腩,也足以证明他的饕餮级别。这是一个喜欢琢磨吃什么的人,算是吃货中的高手。
安哥平时沉默寡言,但一聊起美食,似乎变了一个人。如果你说喜欢这道尖椒土豆丝,他定会告诉你切土豆丝的若干诀窍,以及切好的土豆丝要用醋泡等等小贴士。想必也是家中苦练多日,才会有的心得吧。这是一类喜欢美食,但对吃并没有十分偏好的人类,算不上吃货,但也称不上美食家,顶多算作“大厨”。
最招人喜欢的,还属董小姐。这姑娘真是厉害,简简单单一盘炒哈喇,她能从哈喇的生长环境开始,到什么季节哈喇最适宜食用,再到如何清除体内泥沙,最后到烹饪时用大火还是温火,讲得你会误以为正在看《舌尖上的中国》。听完之后,你不得不佩服她的渊博和执着。这么热爱美食,不仅是一个合格的吃货,真的可以算是美食家。
同样是吃,有的人只是为了果腹。有的人却会讲出一大堆道理,还有人会为一道菜感动流泪。平凡的背后,也许都有难以忘怀的过往。用心去感受,才会发现非凡的美丽。
美食家:像读书一样品尝美食。
前几年,为了讨好家人,特意花钱上了一个厨师培训班。依稀记得什么四大菜系还是八大菜系的,还有什么“色香味形器”中华美食五要素。有了这些知识防身,扮演一枚美食家的角色,倒也绰绰有余,忽悠忽悠人还是可以的。
等菜上齐了,我会接着提问,“谁能说出这些菜,都属于哪个菜系?”大多数时候,是没有人可以站出来叫板的。
每当这时,我通常会解释中国菜如何从最初的川鲁粤淮四大菜系,发展为当前的八大菜系:鲁川粤苏闽浙湘徽。然后再聊一些菜系是按习俗和地域划分,其后的文化博大精深等等知识点。
只有认真研究过,你才会发现,每一道名菜其实都是一部经典名著,历练过无数次洗礼才被保留下来。并且,与他们背后的文化精髓一起,继续传承下去。这才是美食的伟大之处。
如何辨别吃货与美食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看这个人喜不喜欢读书、读什么书。或者,观察一下他看美食的眼神。
如果是像婴儿看见妈妈时才有的那种迫切,毫无悬念这是一枚吃货。如果你看到了上次你读《平凡的世界》时的那种喜悦,说明你找到了一个美食家。
如果你对美食同样执迷不悔,你愿意做个纯粹的吃货,还是做个受人景仰的美食家呢?
割舍不下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