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如何让碎片化信息有用武之地?这本书告诉你!

2017-11-02  本文已影响40人  丁眉

不知道你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感觉,总觉得自己快要被碎片化的信息所淹没。

每天一起床,手机中微信订阅号堆积的小红点,微博推荐的热搜,无不显示着我们正深处信息的洪流中,却总是力不从心。

我们逐渐变得矛盾。一边总是被碎片化信息所吸引,一边又总是痛恨自己无法系统掌握知识。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作者奥野煊之却给出了一个终极解决方案——在一个笔记本里,记录下任何你感兴趣的东西。

这也就是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提到的“一元化笔记”的精髓。奥野宣之,何许人也?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同时也是《如何有效阅读》的作者。其累计图书销量超过50万册。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用笔记本写作。

他本身的坚持,就是当代匠人精神的最好写照。

那,为什么说奥野宣之的方法是针对碎片化信息的一剂良药?待我慢慢道来。

书籍配图

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作者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也就是前四章,是用来讲述记录信息的方法,第二部分(第五章)用来讲述如何利用已记录的信息来生产知识。第三个部分是如何有效参考已完成的笔记本

PART 1 、记录信息的方法

作者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提到记录笔记的三条规则:

这三条规则贯穿全书,本书大致按照三个规则进行论述。其中最颠覆的就是一元化。作者在书中表明,在记录信息之前,不要人为的对信息进行分类,尽情的记录任何你想记录的任何信息。这就是一元化的含义。

而这与我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是相违背的。分门别类,是我们整理衣物时,工作时的一种顺势思维。我们的内衣和衣服是分开的,手帐本和笔记本是不同的。我们有很多笔记本,它们各自有不同功能。

但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要把所有信息,一股脑都记到一个笔记本上!

想一想,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再想一想,为什么不能分类?

作者认为,一元化有三个方面的优势:

如果再配合上时序化(根据时间记录你的信息),你就会发现你往日的笔记就是你的生活,而当你翻阅笔记时,就像在翻阅旧时的时光。

而索引化,作者在本书的第六章中具体介绍,也就是第三部分——如何有效参考已完成的笔记本(即笔记索引化)。

除了这三个规则外,《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的第一部分还介绍了很多个小技巧以及选择这三条规则的原因,让你在记录信息的同时更加高效。

PART 2、如何利用已记录的信息来生产知识

作者根据《创意的生成》一书中提到的方法,自己整理出以下步骤:

以上五个步骤,每个步骤环环相扣。作者在每个步骤的操作层面都介绍了自己的心得以及如何更有效的的小技巧。例如步骤一的“问题主动性”,步骤二的“无目地重读”以及“交叉参考笔记”等。

知识的产生以及灵感的乍现并不是必然的,但与其我们抱着别人的资料埋头苦读,期待缪斯女神的到来,倒不如,细读一本专属于自己的时间笔记更为靠谱!

PART 3、如何有效参考已完成的笔记本

在一本笔记本中,如何索引信息?

作者认为制作目录时,可只对最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制作目录。

设置标签用于分类,在切口涂色比较耐用,以防标签掉落。

没错,标签就是他头上的那个东西!

在多个笔记本中如何索引?

将所有信息按规则记录时,可以用例如这种“笔记本编号+日期标签+检索标记+条目标题”组合,当然了,你也可以自创。

比如你在11月2号看了《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就可以将它写在你的第一个笔记本里。当你将它往Excel中录入时,就可以写“1+171102+阅读笔记+《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如果你记录一段时间之后,觉得自己可以更加进阶到“高手段位”。可以联合艾斯宾浩曲线来为自己设置复习计划,根据你自己的记忆规律来记忆属于自己的笔记本。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有很多作者提供的整理信息的技巧。我们是不可能短时间内,都吸收消化的。所以,更好的一种选择是,先把这本书当成一种工具书,放手去写,若遇到困惑之处再来查证,或许你会豁然开朗。

PART 4、尾声

至此,以上三个部分,可以根治大多数人的碎片信息恐惧症。

在唯一的笔记本中记录下每一个你感兴趣的信息,解决了碎片化信息的归宿问题。

而利用记录的碎片化信息,积少成多的生产新知识,则彻底粉碎了碎片化信息的无用论。

碎片化信息,也有它应有的价值。我们要做的不是断绝网络,与世隔绝,而是顺应时势,学习如何去利用它,来为我们创造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