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蜗居》:海藻的悲剧,海藻妈妈一早就看出端倪
时隔多年,再看《蜗居》,不得不说,这部剧是真的敢拍,亲情、爱情、背叛、小三、出轨,以及职场、官场乃至当时楼市房地产上的阴暗和弯弯道道,全都有所涉猎!
说的都是民生关注的话题,再加上海清、张嘉译、文章等一众演员的实力演绎,难怪该剧一播出就爆红。
犹记得,当年我们这些窝在写字楼格子间的小白领,工作之余,总会大发感慨:窝在蜗居里看《蜗居》。
在剧中,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很鲜活、生动,形象丰满。
不过,单拿海萍、海藻两姐妹来说,她们在上海跌跌撞撞的经历,乃至最终不同的人生走向 ——一个喜剧一个悲剧,其实从一开始就有端倪。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
而知女莫若母。作为海萍海藻的妈妈,自然深知姐妹俩各自性格的强弱点。
在剧中,老太的戏份不多,但每一次出场,总能起到意味很强的警示作用。
老太的第一次露面,是打电话给刚毕业工作的海萍,问她搬家的事宜。
在这次聊天中,两母女谈到海藻高考志愿。
这里有一个不算问题的细节——98年的高考是先填志愿后考试的。
所以按妈妈的估算,以海藻平时的成绩,只能考得上本省的大学,而且也希望她留在家乡这边,因为从父母的角度看,大女儿已经“飞出去”,非要在大城市扎根,但总不能两个孩子都离开他们!
但海萍不这样认为,她觉得,留在家乡的,就是井底之蛙,海藻就应该如她一样,在大城市读书,工作,扎根,生活。
妈妈却说,海藻不像海萍敢冲敢拼,她从小胆小,性子软,不适合出去创世界。
从后来发生的事来看,妈妈的话,可谓一语成谶。
海萍一直敢拼敢冲,但她这种冲劲经常是建立在“逼迫”周围的人跟她站在同一制高点的基础上。
她想买房,让苏淳必须问父母要六万,不管他家拿不拿得出,理由是她强行问父母要了六万,不管如何,双方家庭必须得帮。
苏淳家拿不出,只得去借高利贷!
一个女人,将丈夫逼到去借高利贷,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做房奴的愿望,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挺悲哀的。
除了逼苏淳,她还把手伸向自己的妹妹。
她问海藻,有多少存款。当海藻说只有8000元,她仍然不管,让她和小贝的积蓄加起来借她2万。
这要求其实很过份。就像你谈了一个对象,还没谈婚论嫁,对象的家人就问你借钱了,你干不干?
小贝很清醒,拒绝了。
但海藻不同,姐妹情深,看到姐姐为房子首付焦头烂额,总想着自己怎么也该帮帮;再加上她天生性子软,海萍一开口,她就无法拒绝。
于是,她想到跟认识不久但待她十分殷勤的的宋思明借两万。
宋思明借了。
借了就要还,还的不仅仅是钱。海藻不是不懂,但还是去做了,带着一丝丝侥幸以及将问题想得过于简单。
她由此迈开了坠向深渊的第一步。
另外,性子软的人,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就是缺少原则感,即使有,也可以为当下的事情让步。
所以当苏淳借高利贷六万的事情败露,海萍再次向海藻哭诉的时候,海藻没多纠结,就再次宋思明借钱了。
拿好处,走捷径,是会上瘾的。
当宋思明一次次地给她提供各种恩惠和好处时,胆小又软弱的她根本无从反抗。
而这一性格上的缺陷,做妈妈的,最清楚不过。
所以,在后来,当海藻打的人妈妈知道海藻跟了一个已婚男人,当了可耻的第三者,还已经怀孕时,打的人不是海藻,而是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