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解放思想,让"收拾”走在阳光大道上。

2020-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喜鹊飞飞

作为一主妇,”收纳“是我日常一个基本工作。

结婚前把收纳当成没事的消遣,可是结婚总有干不完的家务,收拾不完的东西,疲惫不堪。我就想怎样才能把家“收拾”好,又能拥有享受生活的时间呢?(很多小伙伴会说,培养老公啊!我只想说改变他人不如改变自己。)

其中有一本书---《鼓起勇气,开始整理》,彻底解放我的思想,让我走上"收拾”的 阳光大道上。

收纳是一个系统工程,分为整理和收纳。

       整理表面是丢弃物品,其实是厘清你和物品的关系,属于是思想层面问题,也属于心法。

        收纳是技法,应用一些方法和技巧合理放置物品。

       心法是基础,技法是手段,如果没有解决心法,所有技法都是空中楼阁,表现就是你辛辛苦苦的整理出来的家,分分钟都会反弹到最初乱七八糟的样子。而这本书就是从整理心法出发,重新认知收纳。

积极作用:是指持有这件物品的目的很明确,并且你觉得这件物品能对你产生正面作用。

       我们如燕子含枝筑巢一般,把物品一点一点地搬回到屋子里,慢慢形成一个温馨的家。物品不仅耗费我们的金钱成本、时间成本、还有承载着我们的人生。所以,要判断物品去留的时候,要看物品是不是给你和他人带来共同的积极作用。积极作用,包括自己与他人的共同体能生活的更方便、心灵能被治愈、能产生安全、等等。

       举一个例子:高跟鞋收藏者,只要穿上漂亮的高跟鞋就能让她自己觉得魅力四射,信心十足。不论有很多鞋,只要她能管理好,家里成员也没有意见的话,这些鞋对她来说就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如果她不具备管理能力,给她生活造成困扰,这鞋就没有积极作用。就要好好思考物品的去留。

“浪费”在字典中有下面两层意思: 没有被善待,没有充分利用。

        大家 在处理东西时候头脑里常常会蹦出这两个字,与我们传统教育有关系,勤俭节约不浪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可是如果把没有用的物品放置家里闲置,年复一年,还不如处理掉,物品到了他处说不定会让它产生更大作用或者价值。家里已有物品没充分使用,又买新的回来,这才是极大的浪费。如果你的物品不能做到物尽其用,你也好好思考下物品和你的关系了。

不必为“扔”产生负罪感 

      ”扔东西“我们真的需要感到愧疚吗?

       我们在人生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能与我们相伴一生,有的只能和我们维持一段时间,人生就是”邂逅“与”别离“。人与物品的关系也是如此。“这个东西与我有缘,陪伴过我,但现在已经不需要它了,所以要把它处理掉(与物品分手)”。---这不是理所应当对事吗?与故人告别是一回事。我们大可不必“扔”产生负罪感。只留下自己现在需要的---这不会遭天谴。要相信“缘”是很奇妙的,人、物品都如此,来去皆因缘。

“沉没成本”。它指的是已经发生了、无法收回的费用。在进行决策时,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未来的费用与效应,而不是绝不可能收回的费用

         举一个例子:你用1000元买一双的高跟鞋,已经3年没穿过,也清楚自己现在不合适再穿高跟鞋,同时知道处理掉鞋子,鞋柜会变得更整洁,但是你又心痛1000元人民币,总觉得自己会再穿,继续把它留着。买鞋的1000元钱就是沉没成本。 

       面对物品时,我们很难意识到沉没成本的存在。 一方面是我们舍不得花出去的钱,另一方面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花错了钱。所以考虑物品去留时,会特别犹豫不决。其实收纳需要空间,保养也需要时间和成本。

      给大家一个最简单的思考法则:

1、留下物品→花出去钱收不回来→房间乱七八糟 ;

2、把物品扔掉→花出去钱收不回来→房间整洁有序。

      物品去留自然会在你的心里。

说不定哪天会用到”的东西要扔掉。

         抱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那么,“哪一天”会来的概率有多少呢?密歇根大学就“担忧的合理性”进行过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是“人的担忧60%是毫无根据的,20%与无法改变的过去有关,10%是完全没有影响力的,5%是并不明确的担忧,剩下5%才与真的有可能发生的担忧有关。”由此可见,担忧扔掉物品之后,碰到了需要使用它的情况非常低,我们更应该重视当下。

要是“哪一天”真的来了。

         有些人真的会为“哪一天”到来而惴惴不安。其实这是“期待性焦虑”使然。所谓期待性焦虑,就是想象可能发生的糟糕情况,并为此感到焦虑。可是,请大家仔细回忆下:当时之所以决定处理掉那件物品,肯定是它有让你不满意的地方。也许是太重了,也是是不好用,也许,也许“哪一天”真的来临了,就去买一件新的可以满足你需求的东西就好,由此不要被不一定成真的担忧牵着鼻走,享受当下才是真!!

         当然这些整理心法了解后,关键是践行。想起我第一次把清理一大包衣服拿到旧衣收纳箱的感受,每拿一件衣服当时购买的价格就浮现在我脑海,每塞一件衣服进去心里如滴血,用以上理论不断说服自己。遇到自己曾经的真爱衣服真舍不得,又拿回家放置一年,它们依旧没有发挥作用,最后还是把它们丢掉。多丢几次后,我尝到甜头,物品的数量慢慢就在我的控制范围内,自己也有更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只有认知物品和我们的关系,我们才能在收纳路上越走越自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