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runtime理解与应用
1.什么是Runtime?
我所理解的runtime是一个使用C编写的库,为C添加了面向对象的特性,它是一个库(Runtime Library中文:运行时库).在这个库中可以用C函数来实现方法,对象也可以用C语言的结构体来表示…所有oc的方法的背后都是通过runtime来运行的.
2.runtime的使用
(1)利用runtime的消息发送机制调用方法
首先新建一个类RuntimeModel
,并实现对象方法eat
,在RuntimeViewController中调用eat
方法,使用oc来语言来实现很简单了
RuntimeModel * model=[[RuntimeModel alloc]init];
[model eat];
接下来一点点用runtime实现上面的代码,导入runtime的头文件#import <objc/message.h>
,由于xcode5.0开始苹果不建议我们使用底层的代码,所以target->build setting->搜索msg->将YES改为NO
,这样接下来我们用runtime的时候才会出现提示。
我们使用objc_msgSend(<#id self#>, <#SEL op, ...#>)
这个方法,可以看到需要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id类型,代表谁要发送消息,第二个参数是要把消息发送给谁,我们用runtime来实现[model eat];
这个方法。
objc_msgSend(model, sel_registerName("eat"));
而初始化对象同样是调用了alloc init
这两个方法。将导入的头文件RuntimeModel
去掉,用纯c语言的代码实现上面的功能。
objc_msgSend(objc_msgSend(objc_msgSend(objc_getClass("RuntimeModel"), sel_registerName("alloc")), sel_registerName("init")), sel_registerName("eat"));
运行,我们可以看到在eat方法中的nslog被调用了,虽然我们实现了功能,但是怎么才能知道我们的oc语言在运行时确实是被转换成了c语言的代码呢?
新建工程,创建命令行工具。
新建一个person类,然后进入main.m中。
调用头文件,在main中实例化person。
person * p=[[person alloc]init];
关闭项目,打开终端,进入刚才建的文件夹下,ls
打开可以看到刚才我们新建的类和main.m文件,接下来执行命令行clang -rewrite-objc main.m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在刚才的工程中出现一个
main.cpp
的文件,打开并且拖到最下面。
783A655E-6F04-41F8-8E16-DAE6C21468E2.png
teatime.gif
(2)交换方法
做为oc的程序员最悲惨的就是,运行--崩溃在main里面,我尼玛!!! 例如:
NSURL * url=[NSURL URLWithString:@"www.baidu.com.啦啦"];
当我们没有进行编码的时候,这个url在编译的时候是有效的,但是一旦运行起来,这个url就会变为nil。因为检测不到这是一个无效的url,会继续发送网络请求。
怎么办呢?在下面用if做一个判断?可是要在每一个url下面都做判断。这时候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重写。
创建一个url的分类,重写URLWithString:<#(nonnull NSString *)#>
但是,我们看:
+(instancetype)URLWithString:(NSString *)URLString
{
// 首先创建一个URL
NSURL * url= ????????
if (url==nil) {
NSLog(@"有问题");
}
return url;
}
我们该怎么创建呢,死循环了是不是,所以runtime就起作用了。
在分类中自定义一个方法
+(instancetype)TY_URLWithStr:(NSString *)Str;
{
NSURL * url =[NSURL URLWithString:Str];
if (url == nil) {
NSLog(@"是空!!!!");
}
return url;
}
但是我们并不是要每一次创建url都调用这个方法,因为程序里有很多创建url的地方,我们还继续使用系统自带的方法。在分类中实现load
方法,当程序加载这个类的时候最先调用这个方法。导入头文件,开始进行方法交换。
+(void)load
{
// Method : 成员方法
//class_getClassMethod 拿到类方法
//class_getInstanceMethod 拿到对象方法
Method URLWithStr = class_getClassMethod([NSURL class], @selector(URLWithString:));
Method TYURLWithStr = class_getClassMethod([NSURL class], @selector(TY_URLWithStr:));
// 开始交换方法
method_exchangeImplementations(URLWithStr, TYURLWithStr);
}
记得将上面我们自定义的方法中创建url的方法改变回去,不然再次死循环,改为
+(instancetype)TY_URLWithStr:(NSString *)Str;
{
NSURL * url =[NSURL TY_URLWithStr:Str];
if (url == nil) {
NSLog(@"是空!!!!");
}
return url;
}
是不是有种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感觉。
teatime.gif(3)遍历属性列表简化序列化
oc的序列化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让我们来说一种常见的情况,当需要归档的属性过多时,我们需要一条条的写出来,十分繁琐,有没有可能简化一些呢,如果单纯的用for循环去做,那么不同的类型该怎么处理呢,这时候我们的runtime又来了。首先创建一个Person类,多弄一些虚拟属性。
// .h
@property(nonatomic,strong) NSString * name;
@property(nonatomic,strong) NSString * name1;
@property(nonatomic,assign) int age;
@property(nonatomic,assign) int age1;
@property(nonatomic,assign) double age2;
// .m
-(void)encodeWithCoder:(NSCoder *)Coder
{
}
-(instancetype)initWithCoder:(NSCoder *)aDecoder
{
self=[super init];
if (self) {
}
return self;
}
实现思路:
-(void)encodeWithCoder:(NSCoder *)Coder
{
for (int i = 0; i < 属性数量; i++) {
[Coder encodeObject:属性值 forKey:属性名称];
}
}
那么 回到controller中,导入runtime头文件,使用一个方法class_copyIvarList(<#__unsafe_unretained Class cls#>, <#unsigned int *outCount#>)
获取属性列表,第一个参数,传入一个类[Person class]
,第二个参数,传入一个指针,在上面定义unsigned int count = 0;
,然后传入&count
。这个count就是获取的属性的数量。同时在c语言中是不分.h.m的,所以无论是在哪个文件中定义的属性,都可以取到。
unsigned int count = 0;
class_copyIvarList([Person class], &count);
然后我们需要定义一个Ivar类型的指针,这个指针会指向每一个属性,下面这个图说明一下,他并不是同时指向每一个属性,而是一个一个分别指向来获取属性。
DCF79208-E155-4D1B-8797-DDFC8C6F83B5.png我们使用一个方法通过这个ivars去获取属性名称。
unsigned int count = 0;
Ivar * ivars = class_copyIvarList([Person class], &count);
Ivar ivar = ivars[0];
const char * name = ivar_getName(ivar);
NSLog(@"%s",name);
打印看到第一个属性名,可以改变ivars[第几个],去获取第几个。而且即使角标越界,依然不会崩溃。
那么我们回到person类中,直接用刚才的代码实现我们最开始提出的问题。
// 归档
-(void)encodeWithCoder:(NSCoder *)Coder
{
unsigned int count = 0;
Ivar * ivars = class_copyIvarList([Person class], &count);
for (int i = 0; i < count; i++) {
Ivar ivar= ivars[i];
const char * name = ivar_getName(ivar);
NSString * key = [[NSString alloc]initWithUTF8String:name];
// 使用KVC 拿出属性的值
[Coder encodeObject:[self valueForKey:key] forKey:key];
}
}
// 解档
-(instancetype)initWithCoder:(NSCoder *)Decoder
{
self=[super init];
if (self) {
unsigned int count = 0;
Ivar * ivars = class_copyIvarList([Person class], &count);
for (int i = 0; i < count; i++) {
Ivar ivar= ivars[i];
const char * name = ivar_getName(ivar);
NSString * key = [[NSString alloc]initWithUTF8String:name];
// 使用KVC 拿出属性的值
id value = [Decoder decodeObjectForKey:key];
// 设置属性
[self setValue:value forKey:key];
}
}
return self;
}
通过上面的讲述,这段代码就很容易理解了。我们用的是kvc的赋值和取值,所以任何类型的归档解档都是没有问题的。
teatime.gif(4)刨析KVO底层实现
我们先用oc实现一个简单的KVO监听。
// controller.m
self.c=[[Cat alloc]init];
self.d=[[Dog alloc]init];
// 注册监听
[self.d addObserver:self.c forKeyPath:@"age" options:NSKeyValueObservingOptionNew | NSKeyValueObservingOptionOld context:nil];
// cat.m
// 监听到了object的对象keyPath属性变化为乐change
-(void)observeValueForKeyPath:(NSString *)keyPath ofObject:(id)object change:(NSDictionary<NSKeyValueChangeKey,id> *)change context:(void *)context
{
NSLog(@"监听到了%@的对象%@属性变化为乐%@",object,keyPath,change);
}
这是KVO最简单的应用,那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KVO底层到底是怎么实现的呢?
首先在KVO运行的时候会动态的添加一个类,继承与被观察者的类。名字叫做NSKVONotifying_Dog
这个类。类名可不是瞎编的哦。然后在.m文件中,调用父类的set方法:
-(void)setAge:(int)age
{
[super setAge:age];
// 在子类中调用这两个方法
// 这个是 将要被改变的值是什么
[self willChangeValueForKey:@"age"];
// 这个是 改变之后的新值是什么
[self didChangeValueForKey:@"age"];
}
这样就会监听到改变并且传值,但是为什么说KVO是这样实现的呢?
将刚才新建的NSKVONotifying_Dog
类删掉,在controller中实现点击改变值的方法
-(void)touchesBegan:(NSSet<UITouch *> *)touches withEvent:(UIEvent *)event
{
self.d.age=99;
}
在赋值的地方打断点,如果程序运行到这里,d的类型变为刚才那个方法的类型,那么就说明KVO就是这样实现的。
B528C61F-E2C4-46BD-9F23-2A06A67867BA.png teatime.gif
(5)动态添加方法
首先创建一个Person类,然后在controller中实例化person直接可以这样直接调用一个不存在的方法
Person * p=[[Person alloc]init];
[p performSelector:@selector(eat)];
这样虽然编译可以过,但是运行起来就会崩溃
这时候我没回到person.m中,来看两个方法
// 当这个类被调用没有实现的类方法 就会来到这里
+(BOOL)resolveClassMethod:(SEL)sel
{
return [super resolveClassMethod:sel];
}
// 当这个类被调用没有实现的对象方法 就会来到这里
+(BOOL)resolveInstanceMethod:(SEL)sel
{
return [super resolveInstanceMethod:sel];
}
方法中的参数就是被调用的方法名,然后我们需要实现一个名为eat的函数
void eat(){
NSLog(@"lalal");
}
这时候,我们将要用到一个方法class_addMethod(<#__unsafe_unretained Class cls#>, <#SEL name#>, <#IMP imp#>, <#const char *types#>)
第一个参数:类类型,第二个参数:方法编号,第三个参数:方法实现(函数指针),第四个参数:返回值类型。关于这第四个参数,这是c语音,我们该怎么写返回类型呢?去查一下官方文档关于第四个参数的描述。
那么我们来实现代码
+(BOOL)resolveInstanceMethod:(SEL)sel
{
if (sel == @selector(eat)) {
class_addMethod([Person class], sel, (IMP)eat, "v");
}
return [super resolveClassMethod:sel];
return [super resolveInstanceMethod:sel];
}
void eat(){
NSLog(@"lalal");
}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动态添加方法,然后我们接着看文档,文档中有一段代码示例
BB20A099-E697-4F05-9580-0ECBB4BFD995.png]
我们可以看到,当动态添加方法是会传入两个参数,实际上每一个函数被调用时都会传入这两个参数,叫做隐式参数。参数一:调用了哪个类的,参数二:调用了哪个方法,我们用nslog打印一下这两个参数,在这之前需要改一下上面的第四个参数为"v@:"
,因为我们返回值类型改变了。打印一下:
接下来,就是如何传递参数,我们在调用方法的时候传入一个参数
Person * p=[[Person alloc]init];
[p performSelector:@selector(eat:) withObject:@"6666"];
回去Person类,将判断的方法名改为eat:
,并将eat函数增加一个参数:
+(BOOL)resolveInstanceMethod:(SEL)sel
{
// 方法名的判断
if (sel == @selector(eat:)) {
class_addMethod([Person class], sel, (IMP)eat, "v@:");
}
return [super resolveClassMethod:sel];
return [super resolveInstanceMethod:sel];
}
void eat(id self, SEL _cmd ,id obj){
NSLog(@"%@ ",obj);
}
控制台:
76FA3A6D-BF28-48B2-A3A4-B8C3BAFAD621.png参数完美传递过来。
teatime.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