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试探人性的底线,我们该做、能做的事其实还有很多
今天看到一个段子似的调研,赤裸裸的反应了人的底层本性。
前一段时间石家庄Yi情新闻闹得沸沸扬扬,管控的时候因“不自由”“不方便”到处有人骂街,政策宽松调整后人人自危,连孩子复课都找各种理由拒绝,大街上的人比管控时候还少。
无意评价Yi情防控策略,也没有能力做评判,只是看到这些现象不由感慨一下。
人性经不起试探
我们每天面对的无论是高高在上的掌权者还是高台教化的布道者,首先他们都是人,只要是人所构成的关系就避免不了“人性本利己”的魔咒。好比你有一个亿,可能会慷慨的捐赠一百万,但你有一百万的时候大概率不会捐出去。我们应该推崇高尚的道德观念,但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于他人的道德前提下。极端的善恶毕竟是少数个例,“心怀慈悲”下“不得已”的自私才是大多数。触及个体利益或者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只要有选择的余地,生物自私本性会以一股强大的正态分布力量把众生扯向中间的“大多数”。所以,试探无意,深谙底层逻辑思考即可。
所谓“不方便”“不自由”,很可能只是管窥结果
被“他律”管控本身不符合人性,那么多“不方便”和“不自由”大概率是因为被剥夺自己做主的权利萌生的“不忿”。这就是典型的“管窥效应”结果,从眼前的这根管子往外看世界的时候无暇他顾(无心他顾),只会盯着自己能看到圆管口径,然后找一万个理由为看到现象做正当性辩护。当打破圆管视角,能看到的世界可能完全就不一样了。
我家小区封控期间,有人买了婴儿纸尿裤被放在驿站需要大白志愿者递送,登记后好像等了好几个小时,在小区群里先骂志愿者“干什么吃的还没送过来”,又骂社区负责人“不管老百姓死活”,封控给自己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这时候一个志愿者拍了一张门口浩浩荡荡一大片待送物资,其中大量米面油粮和蔬菜,整个小区30多栋楼只有不到10个志愿者……这个圆管视角被打破之后,很多人开始@社区管理员,询问如何申请做志愿者。
具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做乌合之众
前面说了人被剥夺选择权后会产生不忿,当把选择权交还给自己的时候,在恐惧感和利己性的驱使下,人们做出的决定会惊人的不谋而合。我们要具有自己合理的判断,做出合适的选择和决定。
如新闻所讲,Yi情管控和强制核酸看似限制了自由,但适度松动之后大众反而失去安全感不敢出门。风险确实肉眼可见,作为底层民众我们在尽量保障生活和工作秩序的基础上,能做的只有最大限度做好自我保护。做出少外出、居家办公之类的选择无可厚非,只要对当前状态下自己合适就可以。但如果工作本身无法居家完成呢?如果不出去就没有收入呢?这时候就需要依据自己的现实状况做判断了,除非“手有余粮”足够支撑,否则大多数人的选择未必适合每个人。
生活要留有余闲,增强抗风险能力
钱和时间如果被计划的太紧巴,一旦遭遇风险就会打乱所有计划陷入恶性循环。手头钱少就会对价格极度敏感,时时刻刻需要做取舍,只有这么多钱买了这个就得放弃那个。同样,如果只有一点时间,要多谈一个客户就得放弃陪孩子和家人。
Yi情影响之下大环境不景气,不少实体行业受到冲击,包括互联网大厂也不断传出裁员的新闻。就业不稳定直接影响底层民众的收入,导致很一些人原本捉襟见肘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人人都知道如果有更多的钱和时间,自己面临的选择会更多。经济和时间上的贫穷,只能让人看到他最急需的东西,比如更多钱、更多时间,导致无暇也无心他顾。我们需要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闲余,让自己不用时时刻刻处在二选一的境地,只有几百元的时候要买了衣服可能就不能买书了,但是如果有很多钱就既可以买衣服又可以买书;另外生活有余闲,也能有更大的试错空间,即便一次选择错了也可以有翻身的机会。经济学中有一个赌博游戏的故事,上帝握着的两只手其中一只是空的,另一只手里肯定有1000元。每次选择花费100元有50%的赢面,对于只有100元的人如果选错满盘皆输,但对于有再次选择的能力的人就是必赢的游戏。虽然是个虚拟故事,但这也许就是富人越富的答案吧。
摆平心态,但不能摆烂心态,我们该做、能做的事其实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