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树林阅读子女教育用力学习

上下文|认可和尊重孩子的感受2

2017-03-07  本文已影响5人  书与青咖

对话A

孩子:我真想打昊昊一顿,再也不要和他玩了。

家长:为什么?发生什么事情了?

对话B

孩子:我真想打昊昊一顿,再也不要和他玩了。

家长:听上去你好像很生气啊!

对话AB,家长的回应方式有差别,差别存在几点?请给出你的理由。

a)1点差别

b)2点差别

c)3点差别

d)4点差别



解释

对话A里,家长直接问为什么、怎么了,其实是家长思维跳跃了。当“孩子说:我真想打昊昊一顿”时,孩子表达的是内心的想法,“表达”是一种行为、“想“也是一种行为,孩子想到什么说什么,即“表达”的行为等同于“想”的行为。那么这两个行为背后的感觉是什么?可能是孩子感到愤怒、感到委屈。家长问为什么、怎么了,是在问发生了什么事件。从逻辑来说:发生某个事件-孩子感动愤怒或委屈-孩子想打人、说打人,这是一个发展链。家长没有回应孩子的感受,而是直接问发生了什么事件,就是一种思维跳跃、是本质现象。思维跳跃会让家长忽略孩子的感受,可能产生负面后果,例如孩子觉得不被家长重视、你不理解我、你不尊重认可我。思维跳跃由提问呈现,将孩子主导话题的角色转化为家长主导话题的角色,平等对话模式又可能被打破,家长无形中披上了居高临下的光环。想想看,你是孩子,你会有何感受?再想想看,生活中我们对待孩子的感受、行为,有哪些环节跳跃了、想当然了、“走”太快了?

仍然欢迎您的留言。祝午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