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贪多嚼不烂”——关于“凑十法”容易出现的错误的反思

2019-03-17  本文已影响19人  第一等野花

在教授一年级孩子十以内加法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看似简单的计算题,孩子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研究,我发现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过份地自信,高估了孩子的领悟力与接受力。过早过高地拔高了对孩子的要求。

比如:8+5=?许多老师第一课时的时候就教给孩子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是8+2=10,10+3=13;第二种是5+5=10,10+3=13;第三种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教给孩子这些方法之后,本来是没什么错,毕竟新课程注重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可是在接下来的书面作业中,有许多老师就要求孩子把每一种方法都写出来。这就有点为难孩子了。说实话,一个刚入学还不到一学期的孩子,你让他解决一道问题用三种方法来展现,要求是有点高了。于是孩子的作业变成了家长的作业,没有家长的辅导,大部份孩子都无法按老师的要求来完成。而且有许多孩子,本来用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是没问题的,速度也快。可是一下子让他用三种方法来解答,小脑瓜子就直接蒙了。他搞不清楚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种的方法来解答,本来对他来说小菜一碟的事情,变得无从下手。做出来的作业也错误百出。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老师对于孩子的学习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法则,而是总想着能一蹴而就。

其实在教授这一课的知识时,我们课堂上的交流要让孩子用多少种方法进行交流都是可以的。可是要让孩子完成作业时,我们最好是先让孩子用一种方法来解答就行。等这一种方法都会了,再要求孩子用第二种方法,甚至第三种方法。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更适合于大多数孩子,保证每一个孩子至少掌握一种方法,而我们随后的跟进与加深则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吃得饱。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孩子经常会在看似简单的十几以的加法中出现计算错误,主要是因为当老师的我们在新授课的时候贪多,导致最后的嚼不烂。

教学是一门慢的艺术,计算教学亦是如此,每次教授时可以交流很多方法,可是在最后的应用上只要求孩子只用其中一个方法,这样就不容易出现错误了。待大部份孩子都能熟练掌握一种方法之后再根据情况要求孩子用第二或第三种方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