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落的星星
最近看了几篇相关杨永信电击网瘾少年的文章,里面的言辞让人触目惊心,加之最近刚好看完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
其实早前我就看过他的《自卑与超越》一书,不过本人比较愚钝,虽然这两本都看完了一遍,但若让我说出这两本书里面写了些什么,我是说不出一二三点的。
让我说出他们给了我什么,又从中得到了那些启示,我也只能粗略的说上一两句,却也不能再多了。
看完这两本书让我想到了,我很早之前看过的一部关于教育类的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忽然有所感悟。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每天在天上绽放着自己的光芒,寻找着自己的父母,然后降临人间,美玉无瑕。
但是他们在降临人间的过程中消耗了体内大量的光芒,只有当他们的老师、父母看到了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能量,他们才能重新发光,在人间闪耀。
而另一些孩子,他们的发光点没有被人们发现和及时的给予能量,故而让之蒙尘,仅有的光芒被喧哗的环境消耗殆尽,于是变成了一块丑陋的石头。
孩子来到人间之后能量耗光,变成了最软弱的存在,因此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能量,需要教育他们。
教育并不是说将自己准备好的东西,像灌水一样的灌下去,这样只会加速他们能量的耗竭,而是应该找到孩子的发光点,加以教之、育之,使之成才。
然而我们的教育却往往是使用第一种方式,将自己以为对的东西,一股脑儿的灌输给孩子,当然我没有办法百分之百的说这种方法是不对的。
但是这种教育,确是真真实实的压抑了孩子的发光点,让他们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自卑在心里无限制的膨胀。而且这样的教育目的,教育标准发展出来的是一样的孩子,每个人就像复制的一样。
当一个问题出现的时候,孩子面临的是学校、家庭、社会三重惩罚和重压,从而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第一种是放弃自己的闪光点、庸庸碌碌、自我否定、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一直沉浸在失败之中。
另一种则是以奇异的方式去追求优越感(也许这并不是一种优越感),他们不断地破坏规则来显示自己的存在感,通过获得他人的关注来享受其中的优越感。
这种造成的与社会人才要求完全相反的教育,我们并不能去责怪谁,因为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的,大约法不责众说的就是这种意思。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每个人都以成绩的好坏、既定的规范去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甚至是一个孩子的未来。
而不是想着如何寻找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不被蒙尘,让孩子重新闪耀出耀眼的光芒。却在孩子能量耗竭的时候,去责怪孩子,为什么别人那么耀眼,而你却是一块如此丑陋的一块石头。
因此宽容不仅是教师,还是所有人的品质,我们应该宽容那些还没有展现发光点的孩子,要关注和积极寻找孩子的发光点。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教师和家长的职责是引导孩子从自卑走向超越,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和父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不小心,孩子就会走向极端。
正真好的教育是什么,我想没有人可以给出完善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