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生活美学自我管理好文分享

“月薪2万,撑不过两个月”:熬过这次疫情,你一定要做的3件事

2020-02-25  本文已影响0人  精读君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326天

武汉封城超过30天,疫情的拐点还未到来,有些人却已经快撑不下去了。

朋友CC,是第一个抱怨快熬不住的人。

CC任职外贸公司,多年的从业经验,给她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但比工资飙升更快的,是她的消费水平。

作为精致生活的追求者,CC每个月固定支出就不少,租的江景公寓月租3000,贷款买的B级车,月供4000多。

平日里,隔三差五聚会逛街,每开一家网红店都要去打卡,还经常四处旅游。

CC坦言自己每个月扣除了房租、车贷,剩下的钱就只够维持生活,是一个妥妥的月光。

虽然是个月光,但CC很少焦虑,反而很享受这种生活,因为她认为取悦自己,比存款重要多了。

如果没有这次疫情,CC的生活还算过得平衡,因为她的收入刚好足够覆盖她的支出。

可是这次的黑天鹅事件,却让她一下陷入了困局。

作为一个外贸业务员,工资是和订单量挂钩的。

疫情爆发后,外贸行业暂时进入一个“寒冬期”,CC的收入直线下降。

每个月固定7千多的支出却完全没减少,公司提供的基本工资,还不够她还月供。

没有存款的CC,生活平衡被打破,陷入了巨大的压力之中。

CC说经过这次疫情,她才发现,自己所谓的精致生活,原来这么不堪一击。

她最后悔的,是年前买了一个奢侈品包包。因为如果当时没把年终奖花完,她起码能多撑几个月。

但是啊,人生没有如果,在难以预测、不可避免的黑天鹅事件中,你的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

加缪在《鼠疫》中写了一句话:

一个人在这场跟鼠疫的搏斗中,所赢得的全部东西,就是知识和记忆。

对于个人来说,经历困境之后,比悔恨更重要的,是学会反思。

01

 你的存款,就是你的底气

之前,网上流行的一个词叫“隐形贫困人口”。

有人给了非常形象的描述:

能买戴森吸尘器就不用扫帚了;

100块钱一张的“前男友面膜”用起来也不心疼;

一有健身冲动,就非得去办张年卡......

总之,朋友圈光鲜靓丽,口袋空空如也,“吃土”是常态,在精致道路上拿出十八般武艺、拼尽全力。

也许你会觉得夸张,但看了下面这组数据后,你会发现这种消费习惯早已成为普遍。

蚂蚁金服曾经发布一组数据,显示:

中国近1.7亿90后中,超过4500万开通了花呗,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人在用花呗进行信用消费。

近40%的90后把花呗设为支付宝首选的支付方式,比85前高出11.9个百分比。

《2018年白领满意度指数调研报告》显示:

21.89%的受访白领处于负债状态,而存款余额为“1万-3万”的白领也只占20.15%。

与此相对的储蓄数据,同样让人惊讶。

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发布的《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

中国35岁以下的年轻一代,有56%的人未开始储蓄,开始储蓄的44%的人中,每月平均储蓄仅1389元

年轻人真的有那么穷,需要靠负债来维持生活吗?

前段时间,重庆璧山某高速公路上,一小伙被抓后崩溃大哭。

原来,他是个健身教练,因受疫情的影响,没有了收入,想卖掉贷款买的摩托车,又没有物流,于是自己骑车去交货。

月收入三四千,贷款买的这辆摩托车却要三万多

现实就是,大部分年轻人真的没那么穷,只是想要的太多了。

手机一出新款就想换;看到喜欢的动漫就要买手办;网红店要打卡......

收入撑不起欲望,信用消费就渐渐成为了主流。

不可否认,信用消费可以让你实现“及时享乐”,提早过上高质量的生活。

但网贷一时爽,如果没有做好现金流管理,一个小意外,就会让你陷入财务危机。

这次疫情之下,最早一批崩溃的多是那些毫无积蓄的人。

试想一下,如果一直不上班,你的存款能撑多久?

看过这样一句话:在我们的一生中,戒掉爱,戒掉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戒掉花呗、戒掉借呗、戒掉信用卡。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不要让未来的自己,为现在的放纵买单。

熬过这次之后,真的要学会克制欲望,尽量给自己攒点钱。

因为当意外到来,你的存款,就是你生活的底气。

02

 构建反脆弱结构,降低脆弱性

2018年有一条刷屏的新闻:

河北唐山市地方政府,把地方上的路桥收费站都取消了,却遭到收费站工作人员的反对,他们围住领导要一个说法。

一位36岁的大姐说:“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站了,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36岁,除了收费啥也不会,脆弱性实在太高。

虽然残忍,但未来这种事只会越来越多,很多看似稳定的工作、环境,其实都充满脆弱性。

比如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雷曼兄弟这样的百年银行,就因为资产配置过于单一而倒闭。

与此相反,产品配置更平衡的高盛,却在危机中大赚一笔。

你看,同样是黑天鹅事件,并不是所有人、所有组织都产生损失,有些具备反脆弱结构的人或组织,能够从危机中获益。

黑天鹅事件不可避免,例如这次的疫情事件、家人生了重病、经济危机等。

对于个人来说,关键在于学会未雨绸缪,建立自己的反脆弱结构,降低脆弱性。

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词条《1009:反脆弱》中举了科幻大牛刘慈欣的例子。

刘慈欣长期有两个选项:

第一个选项是在事业单位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稳定;

第二个选项是写作,短期收益低,长期却可能有巨大的收益。

刘慈欣深知第二个选项成功概率较低,即便已经发表不少作品、小有名气,仍然同时保有第一个选项,使得自己可以从容写作,保障作品质量。

直到成为明星作家后收入较高,才去掉第一个选项,配置其它选项。

稳定但有天花板的收入源 + 波动但上限很高的收入源。

刘慈欣采取的这种方式,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反脆弱结构。

比如,你可以在本职工作之余,挖掘一下自己能发展的副业;比如着手学习理财,增加自己的睡后收入;比如做好ABZ计划,拥抱不确定性等等。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人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无论何时,只有提升自己的反脆弱性,才有可能化危机为机遇

03

永远不要放弃自我投资

《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角在5岁时,全家从古巴移民到了美国。

本来她在古巴的生活是富足而美好的,但被迫逃到美国之后,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母亲空有大学文凭,也只能在工厂里做裁缝;父亲原本是汽车公司的经营者,如今只能在流水线上给汽车喷漆。

全家咬牙学习新语言,努力融入新的社会,最后拼尽全力也只是刚好维持生计。

到她高一那年,父母已经负担不起她的学费了。

为了继续学习,她找到了一位认识的雅芳公司的销售员,申请成为代理人。

她开始在学校推销雅芳的产品,学习很多销售知识,结果大获成功。

这次经历,让她攒下了一笔钱,自己付清了学费。

应对生活中的意外,最好的反击,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用行动应对变化。

看到一句话说:时代的一粒尘,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深以为然。

世界充满不确定性,长期停留舒适区,放弃成长,当意外到来,你会毫无反手之力。

只有不停成长,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希望你我,都能在下一场风雪来临前,尽可能地做好储备,拥有足以抵抗风险的能力。

和你共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