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宝宝经常放狠话?其实不是他本意!聪明妈妈都这么引导

2017-01-23  本文已影响0人  优教佳

孩子小小年纪,才3岁竟然说出“打死你!”、“杀了你!”,你家的宝贝是不是也经常放出这样的狠话?好桑心,有木有!作为父母该怎么办呢?

小优想对宝爸宝妈们说:不必惊慌!2-3岁的孩子说出“打死你”这样的词语,是因为宝宝进入了“诅咒敏感期”。

什么是诅咒敏感期?

诅咒敏感期,是指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初期(一般在3岁左右)在接触到一些脏话或者带有诅咒的话后,喜欢不分场合地使用,越是被制止就越喜欢使用,而一旦过了这个阶段又恢复正常,专家将儿童这个时期的语言习惯称之为诅咒敏感期。

(爸爸去哪儿4中沙溢家的小鱼儿说“打洗你”,宝贝正是处于诅咒敏感期)

处于诅咒敏感期的孩子,会发现语言的魅力和力量,虽然孩子能说出这些“诅咒”词语,但他并不十分清楚这些话的含义,此时如果大人反应和回应很强烈,反而会激发他特别关注这类词语,孩子会再找机会说一下来试探语言的威力、观察别人的反应。

孩子对妈妈说:“打死妈妈,我要杀了妈妈……”。妈妈伤心地说:“你这孩子太不像话了,要打死我,白眼狼……不许再说了!”这位妈妈的反应就是一种强化误导,非常不得当。

家长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法,当没听到,多次之后,孩子发现这样的词语并不能引起家长的注意,他就会尝试通过其他方式来吸引关注,自然而然就放弃使用这些语言了。

孩子的“诅咒”语言已经被强化,怎么办?

如果孩子这种“诅咒”的语言已经被强化误导,“诅咒”的语言成为孩子一种情绪的表达,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家长应该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说:“宝贝,你这样说,爸爸/妈妈心里很难受,但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不过我需要调整一下心情,我们待会儿再说吧!”当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家长可以教教孩子学会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可以通过画画或者角色扮演的游戏来让他明白。比如安排一场家庭“情景剧”,一个演家人,一个演孩子,把当天的情况演出来。然后再把正确的处理方式演一遍出来,这样具体的情景扮演会让孩子很轻易地明白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

提醒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家长不仅要约束好自己的一言一行,“打你”这样的话不能说,更不能做。当孩子做事情做不好,家长就要打要骂,孩子在遇到其他人做不好的时候,也会去骂别人、打别人,比如小朋友们一起搭积木,有人配合不好,孩子可能就会想到:我做不好我爸爸妈妈就会打我,那小朋友没做好,我也去打他,所以有些孩子经常动手打人也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

【优教家·小优说】

家长约束自己言行的同时还要检查一下孩子的环境因素,减少孩子与具有习惯性脏话行为的孩子或大人接触的机会,远离粗制滥造的有暴力倾向的动画片,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孩子磨蹭?倔强?不自信?不爱学习?…… 优教家来帮你!

分享有用、有趣、有效的家庭教育知识。学做好爸妈,就上优教家!

优教家——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家庭教育平台

请关注优教家官方微信:iyoujiaojia(关注有惊喜)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家庭教育指导师——王栋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