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国际象棋思维特训班

儿童教学一直都是一项创造力的定制每一次课堂实验,并且需要大量耐心实施,最后优化形成为一个系统性团队教学最佳模式。也就是说没有固定模式,儿童教学,每一次都是DIY,最终形成优化匹配最佳。个性化的教学,挑战的不仅仅是教学老师本身的技能,还有整个团队的配合和及时反思和反馈能力。这种团队形式的教学方向和自发式的学习型组织,对教师本身的心理和本身技能的提升都是大幅度增加的。

一直强调游戏化教育,那么这次的“国际象棋思维特训班”是一个,用逻辑思维游戏“国际象棋”来打开孩子的思维模式,并找出他们特有的性格特点,结合团队动力学的方式来开展主题与辅助的教与学。棋类作为一个传统的游戏方式一直延续至今,那可以说这样长久不衰的游戏方式,有着简单的游戏规则,然而却可以演变出非常可观的战术数量。游戏化所强调的就是游戏精神,而游戏精神往往只有严格遵守游戏规则而不断尝试新的想法的游戏者,往往他们的意志力和专注程度都会明显的提升。还有对教学氛围的营造更接近于孩子好奇心的持续保持程度,还有对挫败感的重新认识,特别是着重策略类的棋类游戏中,主动参与者对自己的认识会越来越完善,通过每一步棋的回忆和反思,大大加强了游戏者的记忆和思维能力。

通过一线实战再加上长时间心理学特训的培养,我们常常发现通过一个小小的情绪和下棋手法都可以证明孩子间的思维差异性和性格的关联性。大家都知道琴棋书画,为什么棋是最难提升的或者可以说是最容易进入瓶颈期的(这样是大多数家长最终放弃的原因),那就是因为涉及到孩子的心智模式和思考能力以及学习方法,如果只是单纯的机械式练习,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这样枯燥的方式,并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早早的失去上升通道,最可惜的还是孩子过早的就放弃了一个有利于他们的思维训练与良好的学习持续力的可能性。

此次在文林小学设立的“国际象棋思维特训班”,主要针对四年级的4个班级,每班选取五个学生,一共20个学生(6个女生和14个男生),经过第一节课的观察,在第二节课中,我们特意将女生单独分成一个小组,男生分成3个小组,初期小组长又每班选一个人下得最好的人来进行四选三的猜拳游戏,形成三个小组长,接着由三个组长猜拳玩“选人游戏”,每一轮赢的可以优先选择,依次选出小组所有成员,这样就形成4:4:6。

运用男孩和女孩天生的依恋区别,形成不同的小组动力模式。男孩动用小组内部和小组之外的竞争机制(内部凭实力赢取组长位置,外部实行3V3小组打乱赛制——后面的课程中会采用这样的游戏规则),而女孩则赋予情感的小组教学模式(女孩组单独由专人老师来进行更深的小班式辅导和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