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的水,乌镇的路
乌镇,一直在我的想像里。有多少本书、多少张图片、多少个人,都在告诉我,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古意浓浓的小镇。
美丽的事物原来都是那么可遇不可求,很长时间里,我想尽一切办法找寻机会要去乌镇,可是却一直未能成行,始终让这个小镇的美丽停留在想像里。当我不再奢想的时候,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机会,让我走在了乌镇古老的石板街道上。
乌镇的水,乌镇的路和曾经对周庄的向往一样,在我的脑海里,我始终执着地认为,这种古老小镇的美丽应该在雨中才会显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只可惜,去周庄、去乌镇,都没有碰到适时的雨。但好在,晴好的天气里,一样不破坏古老中蕴含的美丽与深味。
那就走一走乌镇千年的沧桑吧!了我要在乌镇找寻冥冥千年沉淀下来的平静的念想吧!
乌镇倚河,那水、那房、那石板小路,至今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还有那住在乌镇的人,每一个,似乎都是一段活生生的历史再现。
乌镇的水,乌镇的路曾看到一段关于乌镇的介绍: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
的确是这样的,在我看来,乌镇的灵在水!而乌镇的魂,则在那千年深巷的青石板路上。
先来感受一下乌镇的水。这条让乌镇赖以存续的河,河水并不清澈,但忠实地托举着那些有着工艺精湛的木雕和石雕的梁、柱、门、窗的古老民居,承载着这些民居中一代又一代人的日常生活。杵衣、淘米、洗菜、孩子们的玩耍、小船上运来送去的为生计所需的物品、甚至家家户户中倾倒出的垃圾等等,都发生在这条河上,也正因为这河千年来的包纳,乌镇的人们,实实在在地生活着。或许,这河在千年前是清澈见底的,但因为历史在它身上一天天忠实地记载着乌镇人的点点滴滴,如张家儿子的荣归故里、李家染坊中染娘与染工的私会、王家阿婆每日里站在桥上盼着远在他乡的孩子等等,多少代人的喜怒哀乐,让它再也无法清亮透澈了。
这样的一条河,是无法让我有悠闲地在其上摇橹荡浆的心情的,我怕那一上一下的船浆,会唤醒多少沉寂了千年的人和事。
乌镇的水,乌镇的路那么,还是稍稍远离这乌镇灵气所在的小河,走一走乌镇人无数的先辈们踩踏其上的深巷小径,看一看那些代代相传的的古旧木屋。
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的西栅老街、东栅的“林家铺子”、修真观、昭明太子读书处、唐代古银杏、转船湾、逢源双桥,弯曲深幽沉静无言的青石板路,会带着我们一个个走进这些或是曾经的进士、或是曾经的举人们居住过和生活过的古老宅院里。对了,还有我国著名作家茅盾的出生地和少年读书处的茅盾故居及立志书院,也在这些深巷小径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成为乌镇的又一个骄傲!
当我走在这些安静的小巷中,我的脚印覆落在前人的脚印上时,当我倚靠在斑驳的石壁上时,似乎听到了古人轻轻的喘息。与数次独自一个人行走在异地他乡的土地、流连在各色人情景物之中的心情一样,在这乌镇千年深巷寂寞的回声中,我又一次在心里奢望着,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和那样一个人,一起分享历史的厚重,和这种厚重带来的心灵上愈加浓郁的沉积。如同这古老石墙内、江南水声中,同样希冀着对影成双的古人。
乌镇的魂,就全寄托在一条条青石板的深巷小径上。
乌镇的水,乌镇的路离开乌镇时,看到两个女人蹲在河边的石阶上洗衣物,这些至今仍住在乌镇老房子里的人们,还在继续执着地为乌镇续写着历史。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