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红色之旅(三)
在延安的壶口瀑布游览完已经到了傍晚时分,旅游车把我们带到了山顶部的北京知青窑洞旧址旁。
这里的一切还保留着原有的模样。看到窑洞使人联想到,曾经有很多来自首都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这里扎根生长,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这片土地。
延安是一个很缺水的地方,基本上靠天吃饭。饮用水非常的缺,当初的生活条件之苦是可想而知的。
延安红色之旅(三)来这里之前,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根本都无法想象还有这样的建筑,更不能理解为什么这里都是一张张皮肤黝黑的面庞。超强的紫外线长期的照射着外出劳作的农民,使得他们看起来更像印度人的近亲。
知青旧居的隔壁有专门接待游客的餐厅和客房。里边还算干净,十个菜一个汤(小米粥),大馒头从中间十字划开分成相等的四部分,一块儿的体积比平时吃的馒头都不小。很多南方游客都发出惊讶的声音,小朋友们更是新奇。十个菜都是用很大的盘子装着,每个盘子里的量都很足,鱼也是很大的一条。
我也去过几次南方城市,那里讲究精致。团队餐的量也就有这桌饭菜的一半左右,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的陕北人民那种质朴豪爽的性情。
延安红色之旅(三)用完餐后这里还有篝火晚会。图中这几位民间艺人技艺都很精湛,他们表演了很有地域风格的斗鼓表演。四个人分成两部分,踏着节拍边跳边敲。欢腾的气氛感染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跳到高潮处掌声不断响起。
后来这些人还表演了陕北民歌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边区的太阳红又红》等很有代表性的歌曲。这些歌曲由这些地道的陕北人一唱,真是韵味十足。
后来他们还跟游客们互动,让游客也参与到愉快的氛围当中来。很多游客朋友们也在那燃着篝火又很凉爽的陕北夜晚一展了自己的歌喉,为自己的旅行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其中还有一位六十岁出头的老年男士,彬彬有礼的向大家自我介绍后,还为大家模仿了一段毛主席的讲话。他模仿的主席讲话,字正腔圆,那声音很像是学过播音的人。他讲完,周围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观赏完了篝火晚会我和儿子就准备回房间休息了。
导游在来这里的路上就告诉我们,要尽量降低生活标准,这里的生活条件跟去其他地方住的酒店不能比。这里吃的饮用水都是用车拉到家里来的,他们用水特别节省。偶尔停水、停电都很正常,而且这里没有无线网。
延安红色之旅(三)来到房间门口我很欣慰,看着还挺喜兴的,红色的门白色的窗都是新刷过的。比刚才看到的北京知青旧址高大上了很多,便和儿子开门进到了房间。
里边也是按照酒店的标间配置,两张一米二的床,空调、电视和独立的卫生间一应俱全。想把门反锁时,才发现锁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还好在锁的上方有把插销,不用说这就是代替锁的物件儿了。我和儿子对视笑了笑,插上门准备洗漱。
儿子看书,我先洗漱。当我打开水龙头准备接水刷牙时,才发现这水龙头不管你怎么拧都只有特别细的水流流出。我没吱声静静的等着接满水开始刷牙。刷完牙打开淋浴器时发现,那水流一如刷牙接水的龙头,只是把那水流用花洒分散了开来。
等我把全身都慢慢泡透又有了新发现,没有洗发水没有沐浴露。之前别的酒店都有这些东西,所以也没从家里带这些东西,没想到今天在这里弄的有些尴尬。还好,想想也没啥大不了的,头发身体用水冲冲就算洗完了。换好睡衣让儿子去洗。
小家伙进到卫生间没多久就喊:“老妈,这水龙头真让我长见识了,真的可以用涓涓细流来形容啊!”我在外边听了笑的不行。他说:“一杯刷牙水能接一分钟,人家这水龙头的水是怎么控制的这么完美?”我只笑不语。
等到过了十几分钟以后,他洗完澡出来感慨地说:“他们这里的人就这样生活吗?太不可思议了!”我说,这都算不错了,即便是现在很多真正的农民都不一定能达到这样的生活品质。所以说,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一定要懂得知足,要学会感恩,你现在的生活是很多边远地区的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他听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延安红色之旅(三)早上不到五点我们就起来了,天亮还要赶到延安市去游览其他景点。我和儿子拿了行李箱交还了客房的钥匙,又来到了大巴车停靠的北京知青旧址,我禁不住掏出手机拍下了这张照片。
忆苦思甜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仅仅是个词语而已。因为他们无法体会所谓的“苦”,从小就过着富足生活的他们本以为生活就是那个样子的。
有了今天的这次出行,也许会在儿子的心里带来更多的思考。更好的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好好努力学习,让更多的人都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