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17万多字的书稿,我收获了什么?
1
从7月27日开始,我着手整理书稿。8月10号这天,我整理完我的书稿,共计17万多字。这是我第四次整理我的书稿。
第一次的书稿,我写我的成长史。写十多万字了,写着写着,我觉得思路不清晰了,写不下去了。
第二次的书稿,我写我的童年。写了大约三四万字。再也回忆不出童年发生的事情了。也只好停笔放弃。
第三次的书稿,我写班上的一个叫溜溜的孩子。我拟好了书稿目录,并把目录给晓霞院长看,请她指导。她当即觉得可以写。我天天观察溜溜,盯着他写。没想到5月21这天,我临时接到学校通知,教两个班语文。随后,我观察溜溜的时间变少了。写溜溜已写了近三万字。我又不得不停笔了。
暑假,我去参加第九届教育行走。我在活动中我做了分享。我的分享反响不错。张文质老师在点评中又给予我鼓励。活动结束后,我又有了写书稿的决心。我开始第四次写书稿。这次,我写的是我的变形记。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次,在整理书稿的过程中,我脑洞大开,文思泉涌,综合前面几次书稿中的一些内容,又添加了一些内容,只用了15天,一气呵成整理完了书稿。
2
8月10日午饭前夕,我整理完书稿,上交给晓霞院长之后,我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相反,我竟然有点莫名的失落。
在整理书稿的过程中,我的确有很多的收获。
首先,我意识到整理书稿的过程是对自己近近两年脱胎换骨的改变的回顾。我能清晰地看到自己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第二,整理书稿的过程是让自己的思路不断清晰地过程。
在这届教育行走过程中,我分享的内容是我的变形记。为了作分享,我写了六七千字的稿子,又根据稿子作了PPT。这给了我灵感:我为何不把这两年自己的变化整理成一部书稿?“我为何要变?我遇见了谁?我怎么变的……”整整两年,我写了60多万字,我不断地阅读,写作,教育实践,我把我想的、做的、读的写了下来。我完全可以从这60几万字里精挑细选一部分内容整理成一部书稿啊。
说干就干,我开始每天整理一点,给自己倒计时。第一天我弄的是书稿目录。书稿目录是书稿的框架,决定着书的内容,非常重要,也是最难的。我综合文稿一和文稿三的部分内容,又参考我在第九届教育行走中的“我的变形记”分享稿。书稿目录大的章节很快完成,三个章节,覆盖近两年我的迷惘到我的改变。“改变”的部分又涉及我心路历程的改变和教育实践中的改变。
书稿目录中大的章节弄完,我很兴奋,小有成就感。于是,根据目录,立马着手从我之前的文章里筛选文章。一篇一篇的把相关文章放到相应的章节里。
第三,整理书稿的过程是磨炼自己的意志,让自己变得更有耐心的过程。
筛选文章并把它们放到相应的章节里,这似乎并不难。不错,如果只挑选几篇是很容易。可是,要从60多万字里挑选17万多字的我需要的内容就不容易了。
这真的是一个体力活,又是苦差事。干这活,没有创作的愉悦感,有点枯燥,只需复制粘贴,又要花很多的时间。
我就这样,每天挑选一点,每天挑选一点。我耐着性子,一篇一篇的挑选。有时伏案时间太长,我头晕脑胀,只得关上电脑。或者去公园跑步,或者干会家务活,或者陪会儿孩子。休息过后,又接着打开电脑,继续劳作下去。
第三,整理书稿的过程是不断地发现自己、激励自己,让自己变得更自信的过程。
在整理书稿,挑选文章的时候,我尽力去读一读。
很奇怪,之前写完文章的时候,我并不觉得自己写得有多好。只是有感而发,想把内心的想法写出来而已。经过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当我用一双陌生的眼睛去读自己好久之前写的文章时,我竟然十分欣赏。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曾几何时,我觉得我的文章写得不怎么样,我都不忍心读第二遍。可是,这次整理书稿,我却发现自己的另一面:原来,我用尽全力用文字很真诚地表达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时,那样的文字是如此富有生命力,它们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熠熠生辉。
第四,培养自己专注地有目标地做事的能力。
整理书稿时,我给自己倒计时。我原本给自己25天整理完。后来,我提前十天完成。这十五天里,我兼顾陪伴孩子,晨跑,干家务,带娃看医生,带老人看医生,家人情绪的波动,我自己情绪的波动……我依旧坚持每天整理书稿。
其实,我能做到坚持每天整理书稿,是不容易。这需要我有很强的调节、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需要有很强的平衡各方面关系的能力,需要有勇敢地直面问题、机智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一次,在大早上的,我的老顽童父亲无端地大发脾气,他每天发的小脾气,我几乎不理会。可是,这次,他居然无端地摔筷子,我没忍住,跟他吵了起来。如果那天我处理不好与父亲吵架这件事,我就没法整理书稿了。
我很快把这件事跟姑姑说了,也跟我的表哥和堂弟说了,请他们打电话问候我父亲。我知道父亲最需要的是什么。他需要更多的人的关爱和问候,然后,才会停止攻击自己和他人。
我则想着:如果父亲再无端发类似的脾气,我该怎么处理。我的心里很快有了答案。我又一次原谅了父亲,又一次学会了去接纳他,同时,也告诫自己以后跟他相处时要怎样更好地保护自己。
此外,在整理书稿的过程中,我也会有负面情绪,会问自己: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我的文章好像也不怎么样……这样的念头往往一闪而过。另一个念头立马在眼前浮现:先不管了,先完成,再完美。毕竟,我是研究生毕业,我写过硕士论文,深知,好文章是不断改出来的。你得先有书稿才成。我总是能及时说服自己,不内耗。
第五,管理自已,更加自律。
整理书稿的过程,还是培养自己更加自律的过程。每天的时间只有那么多,除了吃喝拉撒,还得给自己休息和放松的时间。我们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到某件事中去。我有时看《蒋勋说红楼梦》,越看越上瘾。我不得不劝自己:克制,克制,这套书有八册,不可能一天看完,只能慢慢看。这套书我从今年五月份看起,目前已看到第六册。
能够用理性控制自己的言行,这是不容易的。需要有很强的自我观察、自我反省、自我克制的能力,需要有强烈的目标感。
如果没有强烈的目标感,我就无法自律,那我很容易心猿意马,我就没有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书稿了。
3
但同时,在整理书稿的过程中,我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许多的不足。正是这些不足,让我莫名地失落。我觉得我之前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追悔莫及。
一方面,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想得多,实践得少。
第二,我发现,在教育实践中,我兴致勃勃地去做了,因为时间不够,或精力有限,我没有及时记录下来。事后也没有去补记,很多珍贵的资料没有保存。
第三,更要命的,我发现,在教育实践中,我比较随性,东一榔头西一棒,没有计划,尤其是没有专题。我以为,专题研究和专题写作,是让孩子和教师都得到发展的一条路径。
第四,我意识到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最有价值的、中小学教师急需的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助于班级管理的……符合教育规律、有地方特色的、孩子需要的具体的指导细节。
……
如此多的痛的领悟。
幸好,我有了一次整理书稿的经历。
幸好,我可以重新开始,努力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