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教育里最缺乏的是专业精神教育(读书笔记)
在《东吴相对论,专业精神的价值》这一期节目里,两位主持人说道:
吴伯凡:专业里头,有一个核心价值。超乎眼前的、功利性的价值的价值,就叫核心价值。在西方有几种人的职业可以称之为专业。一种是教授,他驱除的是人类的愚昧,不是以这个东西来挣钱的。第二种是医生,减少人类的病痛,救急扶伤,挣钱不在他的专业之内,但是社会会给他相应的回报。还有一种是牧师。专业跟企业是不一样的,企业是需求越多越好,这三种职业是要减少这种需求,专业是超乎市场需求的,它甚至和市场需求正好相反。一个坏医生,一个没有专业精神的医生,他希望全人类都得病,他就可以赚更多的钱。专业精神,专业主义是支撑我们这个社会价值的内在东西。
梁冬:前两天我碰见李时珍的一个后人,李国勇先生,他也是一个医生。他说他们家的祖训里面有一段话:“如果有一个人事你的敌人,你的仇人,这一天他作为一个病人来看病,你也应该先帮他把病治好,然后在决斗。”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的专业精神,但这种专业精神现在几乎没有了。
吴伯凡:其实我们的教育现在最缺乏的就是这个东西,把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教给人。我们现在大多数人都是把工作当成简单的职业,一个饭碗而已。过去在中国每一个行业都是有祖师爷的,你入行的时候是要拜祖师爷的,比如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你最高的价值是不要辱没师门,不要败坏这个行业的声誉和品牌,这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是其次的。所以你来学这门手艺,就要拜祖师爷,是祖师爷给你这碗饭吃,那么你一定要对得起祖师爷。我们现在的教育里没有这个观念。其实做任何一件事情,当你做到出神入化,当你真正尊重、爱,敬畏你的 这份职业的时候,你自身就会迸发出一种能量,迸发出一种受人尊敬的东西,这和你所从事的事业没有关系。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其实我可以给你打包票,如果你具备了这种专业主义,不管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最终一定会找到一份工作,而且你会从学徒做到老板,会有这样一个历程的。
两位主持人这些话让我想起了美国最有名的小学教师雷夫,我觉得雷夫是专业精神的典范。我读过雷夫的几本书,写了读书笔记,其中有一则笔记就涉及专业精神的问题:
雷夫老师最喜欢的座右铭是马丁,路德。金反复引述的一首无名作者的诗:
假如你命该扫街
就扫得有木有样
---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
---如莎士比亚在写诗
---如贝多芬在作曲
据我看这是专业精神的最好的诠释。什么叫敬业?敬业者首先表现为对自己职业的敬重,有一种崇高感,神圣感,其次表现为对本专业技术的无止境的精益求精。真正具有专业精神的人不管别人怎么看待他的职业,他自己对这个职业永远有一种宗教式的虔诚,全身心投入。想当年演员是被人看不起的,所谓“戏子”,可是豫剧演员常香玉却说:‘戏比天大。“对于这种人,工作就是艺术,工作就是享受。他们不是为了报酬而工作,但因为他们干的出神入化,往往能得到更多的报偿。这种专业精神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追求不一样,他不是为了当状元,不是要争第一,而是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尽可能做得更好。他们更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然而失去的逻辑恰恰是,只有注重过程,你才能最终得到最好的结果。心里老师惦着结果,为名利所累,注意力分散,过程就难免不知不觉地”偷工减料“,最后的结果不可能特别高明。
如今真正的专业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上和学校里很是稀缺。你和教师打交道,会发现许多人表现出来的常常不是职业自豪,而是职业自卑,不是敬业,而是职业倦怠,不是职业自重,而是职业虚荣。很多人并没有内在职业荣誉感,而总是盼着上级和社会舆论把自己的职业捧得高高的。说到底,专业和他们的心灵还是两张皮,专业像一个谋生工具,一个包装,或者更像一块敲门砖,敲开身份地位,荣华富贵之门的砖。当年的科举制度就是鼓励人们把考试当成敲门砖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种意识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灵魂,形成了今天的应试主义的思想。应试主义是专业精神的对立物。应试主义它追求的是一个人表面的价值,而不是内在的价值,是做给别人看的价值,而不是自己真正的心灵满足。其结果就是,人们忙忙碌碌地工作,却藐视自己的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人们也不断地学习一些技能,却都带着功利的目的,只求速效。这就不可能真正精益求精。于是你就明白我们为什么缺乏真正的大师了(冒牌大师可不少),因为真正的大师恰好是那些根本没有想当大师,而只是把自己的职业在心中神圣化的人,真正具有专业精神的人。
读后感:的确如此,我们的教师的专业性其实不能仅仅体现在教书上,追求高分上。而在育人的层面,精神的引领,还有认知能力的提升等等,这些同等重要!所以当前,如果我们还是仅仅停留在为了升学,为了应付那么形式化的检查验收,为了表面东西。那么我们的教育的作用会日益衰退,我们的公民素养还是会得不到提升!
不过这种现状也不能把板子全打在我们教师身上,很多问题是一种积累,有体制的原因,有历史的原因,有经济政治的原因,等等。不过,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我们需要有一种能挣脱束缚的愿望,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得过且过的思想。我们自身的成长,不能仅仅局限于所谓的“专业成长”,教学能力的提升,应试能力的提升。我们往往被忽视却是我们教育的核心的部分!
所以先阶段还能有着精神成长,还能不断反思,不断学习的教师是难得和稀缺的。还是十分佩服对教育有着与神俱来的喜爱的教师们,他们有着一种教育的信仰,有着教育的理想主义,不管外界环境如何,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改变。还能透过自身的努力,影响着别人。我们的教育希望也许在将来还是要寄托在这些同行的身上,还是十分惭愧的是,对我自己而言,两方面都无从谈起。教育教学都不尽人意,还没有什么可以看得到的努力的方向,也许还是得过且过而已。只是,对于现状还是有多的不满,不惑和不解,还需要去努力探询一些真相,并尽量能把这些传播出去。
从古自今,思想的解放和进步都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许真的总是少数人在做着开车的事情。就算是今天这样一个有些特别的日子,居然还有各类的谣言。可想而知,我们之中的愚昧,还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
(西方有个老头叫圣诞老人,没给中国人民带来过什么好处,他的子孙曾将铁蹄踏入中国,烧杀抢掠。现在不少中国人却要花钱为这个老头过生日。
中国有个老人,带领人民赶走了外国强盗,打倒了欺压劳苦大众的黑恶势力,亿万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挺起了腰杆,当家做了主人,但如今却没有多少中国人知道他的生日。这个老人名叫毛泽东,12月26日是他的生日
正能量要传递下去,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刷屏!
正因为外国人侵略了我们的同胞,所以这夜为我们的同胞祈福平安一一平安夜一夜平安!)
今天居然在家长微信群收到这样的信息,让人哭笑不得。我只回了一句,没有改革开放,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吗?
还有很多类似的信息,编造虚假的历史信息,有着很明显主观意识的信息。等等,我不知道我们的民众的思维能力还停留在什么时代。可想而知,我们想要能真正让我们的普遍的意识能力提升到一个高度,还需要多长时间的努力。而我最想说的是,如果不依靠我们教育来完成,那依靠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