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朱子治家格言》——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饔飧(yōng sūn)
饔,早餐。
飧,晚餐。
饔飧,指熟食,指馈食及宴饮之礼。
全句的意思是讲:如果家庭内部很和气、很平安,虽然是缺衣少食也会觉得快乐。
早晚可能衣食不继,但是,要知道快乐不是单单从衣食得到,有好衣、好食未必快乐。
那些衣食很差,但是家庭和顺反而快乐,所谓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
伯父和伯母生了六个儿子,四个女儿,一共十个孩子。还有爷爷,爷爷虽然有四个儿子,但愿意在伯父家住。
伯母是个思想单一的人。家里的大小事务包括做饭,缝衣服都靠伯父。
孩子们在笑声中长大。他们家的生活极其艰苦,吃了上动没下动,大孩子穿过的衣服,小孩子接着穿。可是这一家人笑声不断。大老远就能够听见,从他们家门口传出的笑声。
后来孩子们慢慢长大了,生活比以前稍微好了点。出嫁了四个女儿,娶进来了六个儿媳妇,有了儿媳妇,当然人口更加多了,不但儿媳妇增加了人口的总数,儿媳妇生的孩子更多了。
伯父家九十多口人。比以前的欢乐场面增加了许多。他家只要有空闲时候,下棋的,打牌的,开玩笑的。
这些笑源来至于伯父,他的最大特点是助人、慈善,善于说感话的人。同样的一句话或者故事,从他口里说出来,有骨有肉,非常吸引人。
他家四世同堂,个个面带笑容招人喜欢。大学生十来个,都为人民做事情,有人民教师、有公务员。他的孩子所在的单位有一股祥和的气氛。
旁边的邻居正好跟他相反,抱养了个儿子,还和儿子不在一起生活,偏偏跟他的邻居和好!
一个能够和睦家庭的人,他自己会得到很大的福报。伯父98岁寿终正寝。伯父没有生病,只说了一句他的头有点晕,此话说完不到半个小时,在小儿子的怀抱中去见马克思了!
《德育古鉴》中讲到一个叫张士选的人,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他跟叔叔住在一起,叔叔对他如同亲生儿子一样关爱。
叔叔有七个儿子,祖上的产业他叔叔和他父亲还没分,所以等到张士选长大之后,他叔叔跟他讲:“我想把产业分成两份,一份是我家的,一份是你父亲的。你父亲的由你去继承,我带着我的七个儿子继承另一半。”
张士选不同意,说:“叔叔,应该分成八份,因为您养大我,我就好像您的亲生儿子一样,祖上留下的产业应该是我和七个兄弟一起分,应该是分成八份,他分自己八分之一,不可以分一半。”
叔叔当然不接受,于是两人推来推去,最终张士选赢了,就把资产分成八份,他自己得一份。
从这里我们看到张士选真是以和为贵。
《弟子规》里讲的“与宜多,取宜少”,就是说,给别人的要多,自己取的要少。
“财物轻,怨何生”,就是说,对财物不去计较,能够多布施就能够家门和顺。
张士选十七岁入京赶考,和他同一个旅馆里一起赶考的十多个考生当中,其中一个人懂得看相的,就说,这十几人当中唯有张士选可以金榜题名。
众人觉得很奇怪,怎么可能是这个少年?
看相人说,你们不可以不服气,你看这么多人当中唯有这个少年脸上有阴德,阴骘(zhì)纹都出来了。开榜之后,果然唯有张士选一人高中。
命里有时终须有,愈布施,得到的果报愈殊胜。部分人一看到钱财就把亲情都忘记了,甚至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
他不知道一个人有多少受用、有多少福禄,本来是命中注定,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而君子懂得这个道理他不会跟人去争,只是多布施,愈布施愈多。
命中该有,而且,愈布施就来得愈多,就好像有利息一样。
明白因果的道理,心就放平了。
能够不争,自然就能够和顺,与每个人都能够和和睦睦,因为不会有利益冲突,这样才可以和谐世界。
和谐世界从和谐自己的家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