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的故事都市夜归人

挣扎的都市人

2018-09-08  本文已影响1人  陈扑该

在大城市里,很容易遇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孤独奋斗一族。他们可能高中毕业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在他乡求学工作,经过若干时间的打拼,也逐渐在这个曾经陌生的城市建立起了自己的生活。

离家的孩子

小A来自一个四线城市的小康之家,从小被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可是在高考后填报志愿的时候,她选择了一所离家很远的大学。之所以做这个选择,是因为她觉得父母对自己太多束缚。尤其是母亲,遵从当地的传统观念成为了一个家庭主妇,一直没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所以过多地把心思倾注在了小A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面。这在小A眼里是一种吞噬性的让人窒息的爱。最终小A来到了上海,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小T的家在北方一个三线城市,后来因为父亲工作的调动到了南方,又因为求学的缘故,独自一人辗转多地生活。毕业之后选择了上海的工作,表面上是因为这里的发展空间较大,其实和他深入聊我才明白,家里面父亲因工作忙碌时长不在,母亲又是一个强势但并不太懂得如何爱孩子的女性,所以和父母在情感上挺有距离。

或许他们俩的家庭关系和睦一些,孩子和父母的依恋更多一些,他们俩就不会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乡。可是越是小的地方,妇女的地位越低,家庭分工和关系越是不均衡,也就造成父母在子女成长经历中扮演的角色越失衡。许多子女,就是被自己大男子主义而又不近人情的爹和缺乏自我价值感将孩子当人生寄托的妈逼出了家门。

这些子女,随着中国人口流动的大潮,走向了全国各地,但主要走向了北上广深。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人口净流入达到2942.48万人,而人口净流入排名前30的城市,净流入总人数达到了约7600万人。人潮里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着自己的一份心愿和目标,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将要面对的,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心理变化过程。

孤独的开始

当你遇到一个独自在外求学或者工作的人,并说“一个人在外一定很不容易,一定很孤独”的时候,十有八九对方都会告诉你其实还好,并没有那么糟糕。事实上,这些孤独奋斗者们的确也没有感到那么糟糕,至少他们主观上会觉得可以忍受。毕竟,如果不能忍受的话,他们可能早就放弃回家了。

小A就是这样的人,她的新生活给她带来了自由,她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和兴趣爱好,她的生活在朝九晚五之内和之外娴熟地切换着,生活似乎都不允许她有时间去思考孤独。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几年,当初出茅庐的新鲜感褪去时,当事业和生活的瓶颈接踵而至时,她开始失眠了。

失眠的夜里,她会想到自己其实没有人可以依靠。虽然远方有个家,但是每次在电话里听到母亲的唠叨和催促时,她就会有种强烈的回不去了的感觉。她好不容易争取来了自己的自由,虽然代价是孤独,可在怎么样也比回到那个让人受不了的妈身边去好。

小T有着不少男生都有的兴趣爱好,比如摄影和电玩。作为一个男生,他在这个大城市里交朋友并不是那么容易,有那么两三个通过爱好结识的朋友或者老同学,可是男生之间除了聊男生的爱好,也不会有太多深刻的对话。

母亲的强势养成了他温和和善于取悦的性格,但是曾经这种能保持母子关系亲近的方式,在社会上却使他常被人冷落和不重视。在朋友和同事眼里他被定义成一个老好人,一个永远都能帮助别人,但是看上去不那么需要帮助的人。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像小A和小T这样的人,已经跨过了担心经济基础的年代,可是他们可能从未想到过真正的挑战在于物质满足之后的精神需求问题。每一个人除了温饱,也都还需要一些情感上的满足,希望被爱、被理解、被重视。尤其是原生家庭不那么理想的人,没法从父母那里获得,就只能自己暂时先忍着,然后期望成年之后可以自己去获得。

钱挣够了,小A和小T才发现钱买不来爱。于是他们俩好像都突然失去了动力,失去了希望。因为钱永远也挣不完,但是不管钱的多少,似乎自己都还是那个暂时忍着,等着爱来的状态。

后现代的都市生活

我们生活在后现代的时代,意味着我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审美,都不再像过去那样整齐划一了。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想法,我们也逐渐开始明白生活的方向有很多可能性,没有什么是绝对对或者错的。

对于小A来说,这意味着她和家人的思想鸿沟更加巨大。母亲给她描述的那种相夫教子的画面,被她认为是小地方的狭隘思维。她拒绝了家里安排介绍的同在上海有望回老家结婚的老乡,她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在这个陌生而又广大的城市里开拓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可是她并不知道自己又能开拓出什么样的路来,就好象麦当劳有了自创汉堡之后,需要从上亿种可能性里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款那样,这来之不易的自由,似乎又成了一种难以承受的负担。她因此读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观点,可是渐渐发现每个专家达人都有自己的说法。曾有一次在书店里,面对一整书架的情感和心灵鸡汤作品,她驻足站立了有十多分钟,那种无从下手的感觉难以战胜,让她一瞬间很想回家,很想逃走。

小T,让他最失望的是自己的根没了。他从小到大辗转了五六个城市,每到一处都是新的生活,新的朋友圈子,可是现在回头去看,发现自己和谁都没那么亲近。儿时的好友,如今再交往起来,会让他感到大城市和小地方观念上的巨大差异。

他不喜欢北方人的粗枝大叶,更欣赏守规矩的江浙氛围,然而和本地朋友在一起,又并没有办法真正地融入。他的根,本来可以是他的家庭,可是他无法想象和父母重新共处一城的感觉,他说他相信距离产生美。

失望、孤独、失落、隔离、焦虑和迷茫,这是后现代主义都市生活的集体特征。传统不再值得信任,经验不再可靠,任何事情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而当家庭这个最原始的港湾也不再能够停靠时,小A和小T所面临的难题就是孤独一生的可能性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