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一本书
值班是一段安静的时光。安静得能听到窗外鸟的鸣唱,能听到风翻动书页的声响。
挨着窗户的那张床撒满了阳光,此时的我背朝窗户盘腿而坐,心无旁骛地在看王小波的散文集《你为什么活着》。如果我是一棵树,我在阳光下,书在树荫里。暖暖的阳光将我核心的血液晒热,然后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像给每个细胞都喂上一勺温热的牛奶。然后每个细胞就像泡在热牛奶里的一枚枚茶叶,舒展蓬松起来,氤氲出奶茶的芳香。古人说“饱暖而思淫欲”,此时被晒暖的我渐生困意,身体堆颓下去,围拢着书,那姿势就像老母鸡在暖阳下孵着一只只布满铅字的蛋。
在温暖的困意里,我翻着王小波的文字,灵性、有趣又透彻,困意一点点被驱走。提起王小波,那人长得是真丑,单看照片,我还以为是北京四合院外提着铝饭盒、推着自行车上班的工人呢,天太冷,忘了戴手套和耳包儿,被冻得龇牙咧嘴的。可几年前看完他的《黄金时代》,印象立刻反转。果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是一个多么有趣、又有思想的人哪!能写的人很多,文字闪耀着思想的不多,能把有思想的文字写得有趣,就是凤毛麟角了,王小波就是这样一位属于凤毛麟角的作家,只可惜天妒英才,45岁就去了天堂写作。
这一本是他的散文集子,开篇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我边读边乐,那只猪一定是混进家猪队伍里的野猪。它嗅觉灵敏,战斗力强,模仿力强,甚至学会了模仿收工汽笛的声音。虽然能够听出分别,可下工的人们咬着后槽牙说“完全一样”,早一个半小时收工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儿!这可是招来杀身之祸。生产队的头头竟然拿着火枪来围剿。最后,那只猪在围剿的火线中突出重围,长扬而去,从此浪迹天涯,再遇到时它已长出了獠牙……
这真是猪里的战斗猪!不拘管束,抵抗强制,不按常理出牌。管不了,也整治不了。哦,对上号了。这不就是《黄金时代》里的王二和陈清扬吗?挑战世俗,不畏强制,藐视规则,在月光下,在山风里,鼓动着大腿欢呼着那类似爱情的“革命友谊”。人,谁不想做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呢?还不是在生活中,在伦理中,在各种的规则里如同那被骟的牛一样被槌得规规矩矩的,只会老老实实地吃草干活……
作为父母,遇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如何摆脱焦头烂额的局面?《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是一篇拓展人思路的好文章。面对想从事摇滚演唱的外甥,他口口声声说“痛苦是艺术的源泉”,小波先生解劝说,“柴可夫斯基可不是小伊万……唱黄土高坡的打扮得珠光宝气,演秋菊的卸了妆一点都不悲惨,她有都是钱……事实说明了一个真理:别人的痛苦才是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
在做孩子思想工作时,是要将正面的说服和黑色幽默结合起来,效果才能立竿见影。在教育孩子时,看来当正面说教解决不了问题时,就需要用智慧去迂回地,探寻其他角度来解决了。硬碰硬从来都不是好办法,那只能证明家长的愚蠢罢了。
《我的师承》中,“文字是用来读,用来听,不是用来看的——要看不如去看小人书。不懂这一点,就只能写出充满噪声的文字垃圾。思想、语言、文字,是一体的……”我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每当有时间,也会写几篇豆腐块文章。我的体会和小波先生是一致的,一篇小说,如果文字不美,即使情节再跌宕起伏,我也会放弃的。就像日本东野圭吾的小说,就算再受追捧,我翻了翻,立刻放弃了。我喜欢诗一样的语言,王小波推荐诗人译作,我推荐诗人写的散文,就像余光中的散文让人百读不厌。
昨天黄昏时,我读到古希腊诗人萨福的一句诗,“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当时,我正在一家西餐店等着披萨和牛排。因为快开学了,奖励一下假期里努力学习的儿子。看到这句诗,我的内心一下子被击中了。牧归的羊群,等待孩子的母亲,一点点收回光亮的黄昏,宁静、美好、充满着期盼,这是一天里多么温柔的时光啊!“要用好的文字理解文学,而不是按名声”,这正是小波先生告诉我们的文学秘密。
阳光晒着背,膝盖渐渐暖起来,我额头微微出了汗,身体似乎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无比温热畅快。我还保持着孵小鸡的姿势护着在阴影里的《你为什么活着》。在文字中,我看一个有趣的灵魂谈写作、谈人生、谈两性关系,一篇篇文章宛若一个个被孵化的生命,破壳而出,鱼贯着进到我的脑袋里,唧唧地叫着,扑棱着翅膀,雀跃着前行。
张爱玲在《色戒》中写过:每当和老易干完,就像洗了一个热水澡。阳光下,晒着背读一本有趣的书,能酣畅淋漓到每个脚趾尖儿、每根头发丝儿,比起她这“热水澡”更胜一筹。
不信?你也试试……
2021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