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主席诗词(5)
清平乐
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秋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主席这首词用了两个典。一个是“一枕黄粱”,出自唐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其具体内容不再赘述。另一个是“金瓯”,瓯是杯盆一类容器。南北朝时的梁武帝说:“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见《南史·朱异传》)以“金瓯”喻国家坚固完好。“金瓯一片”,指国家的一小部分,词中特指宝贵的革命根据地。
“蒋桂战争”,即1929年春天爆发在蒋介石与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之间的一场战争。当时中国的局势属于军阀割据,各个派系之间为了争夺地盘,经常发生战争,同时为了利益,又会互相勾结。长期的军阀之间的战火,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在客观上,也为革命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经过敌人的几次围剿,一些人对革命产生了悲观思想,在此紧要关头,主席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三部光辉著作,对革命的发展作了英明的预见,主席坚定的革命信念,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迷茫的革命者们指明了方向。
词的上阕,写军阀战争及其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连年的军阀战争弄得民不聊生,民怨沸腾,对人民来说,军阀战争就像从天而降的灾祸,人民对军阀的怨恨极深。“一枕黄粱再现”,指军阀称王称霸的野心,像做黄梁美梦的卢生一样可悲可笑,他们的美梦在革命洪流冲刷之下终将破灭。
词的下阕,写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的势头,以及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产生。“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语气生动形象,读来令人振奋。“跃过”“直下”突出了红色政权势不可挡、所向披靡的气势。“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这两句是点睛之笔,红军进军闽西,又建立了一块革命根据地,用“金瓯”之典,表达了诗人对根据地的珍惜,“真忙”二字,颇具神韵又不乏幽默感,将革命群众的斗争热情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者们怀着不比坚定的信念,将被军阀弄得四分五裂的祖国河山“金瓯”一片片收拾好,最终必能将它们还原成一个美好的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