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被褐怀玉》

2021-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岳洋芊里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到底是“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很多人会说,当然是知难行易,知道的就很方便做。

其实,这个仅仅局限于科学的部分,你不知道开关在哪里,一旦知道了它就在这里,这样就开了。可是道学刚好是相反的,它是知易行难,知道但是很难做到。

所以在《道德经》第七十章,老子就很感慨地说: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我所讲的话,你一听就懂,你要做马上就可以做,但是事实上,刚好是相反的。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天下的人那么多,根本就听不懂,也做不到。为什么?

老子接着就告诉我们原因在哪里。他说:

言有宗,事有君。

任何一句话一定要找到它的起源是什么。

老子不太讲“我认为”,他从来没有说“我认为”。他说的“我”其实都是用“吾”,“吾”就是五个“口”同时讲。意思是说《道德经》中讲的话,都是前人所讲的。

之所以用前人所讲的话,就是因为前人讲的话都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如果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两三年就被淘汰了,那是传不下来的。

所以“言有宗”,讲话一定要根据老祖宗那种流传很久的话来讲,因此我们叫它为“集前人之大成”。

孔子也是一样,孔子也没有说“我认为”,孔子说“天无言”,天根本就不说话,那我还说什么话呢?

所以弄得他的学生很紧张,老师你再不说话,那我们怎么去跟人家说呢?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听出来,学生不能随便对外面说话,否则就是辱没师门,就是出卖老师。

“事有君”,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主要的原则,所以为什么我们每一个人所讲的话,都不太一样,因为立场不同。

你只要立场不同,你就应该讲这话,不应该讲那话。就算你心里面想的是那样,但是除非你不干这件事,否则只能说这种话,这叫“心中有主”。

我心中有个主,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人有些情形明明是知道的,但是做出来完全乱了套,走了样。

说话要根据前人的话,做事情要根据你所在的立场。我有一次在伦敦,去一家中餐馆吃饭,坐下来我点菜,他说这个不好吃,我说那这个,他说这个菜没有了。

我就翻过来,那这个总该有吧,他说那个只有一个厨师会做,那个厨师今天正好请假。我就把那个菜单收起来。

我说你这个人怎么搞的,因为这就不正常嘛。他就跟我讲,他说既然你问了,我本来就是这家餐厅的老板,可是我喜欢赌博,我就跟我的厨师赌博,一赌,赌输了,整个餐厅变他的。

现在我替他打工,说我心里很闷、很怨、很气,所以我就用这种方式,想把他搞垮。果然不出所料,他的立场已经变了。

老子告诉我们: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他说只有那些无知无欲的人才不会到处去让人家知道自己的厉害,而现在的人就是到处想让人家知道他们的厉害——你知道我是谁吗?你知道我有多大能耐吗?

你不相信就试试看,基本都是这种。这种人是离道很远的,你根本不用花时间去跟他打交道,他连下士都还不如。

因为下士听完以后还会笑,但他不会笑,完全违反了道,到处炫耀,到处张狂,到处卖弄,唯恐人家不知。

老实讲,如果老子活到现在的话,他还是会躲在深山里面,不愿意出来,唯有那种无知无欲,才会不为人知。

“是以不我知”,所以他们才不了解我讲话的用意是什么,才不会很冷静地去面对我所讲的话。

一般人好求知识,反而不明道,这是老子反反复复讲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那些越有学问的人,老实讲,他听到“道”就老是说这个我知道,那个我知道,那就是道教的经典,跟我们无关,那我晓得他读什么书呢!

知我者希。

知道老子所讲的“道”的人越来越稀少。

则我者贵,

所以能够按照“我”所讲的,即老子所讲的依道而行,就显得更加珍贵。为什么?

因为物以罕为贵,知道的人越少,《道德经》就越可贵。

不要说没有几个人读,老子就很生气,老子没有生气,他说“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天下真正了解我的人越少,我所传的道就越高贵,越值得珍惜,才使得更加有职业道德的少数人去读,这种观念才是正常的。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圣人为了不让人家知道他是圣人,于是就披上一件粗布衣服,表示跟大家一样。

我们内怀才德,要把它当作宝物,要很珍惜,不要随便丢掉,但是外面要罩以粗布的衣服来保护里面,这样里面的好东西才不会消失掉,才不会受损伤,这才叫作品德高尚的人。

四个字:“被褐怀玉”,指的就是一个人的修养。

—— 曾仕强讲道德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