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杨杨、方一凡各生欢喜,论新生代人才的多元化职业选择

2019-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张欣_a098

最近反映中国家庭孩子教育问题的剧扎堆热播,出一部火一部,前有反映孩子中考的《小别离》,后有反映出国留学的《带着爸爸去留学》,最近有反映高考的《少年派》和《小欢喜》。

近日小欢喜即将大结局,以大团圆收尾,四个孩子和三组家庭历经磨难后都收获了各自的“小欢喜”。

英子、杨杨、方一凡各生欢喜,论新生代人才的多元化职业选择

英子经历了被篡改志愿后被逼的跳河(真虐啊),最后终于实现理想能上南京大学天文学系;

方一凡从开始的“没有大学能上”,到最终通过艺考,拿了中央戏剧学院等三所高校的通知书,最终选择去南京艺术学院;

杨杨在爸爸的支持下去德国学汽车制造;

当然还有学霸磊儿,实现妈妈的愿望考进了清华。


考不上大学,你的人生就完了VS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生其实有很多种选择

剧终的家长的认知理念一开始都停留传统一派:考不上大学,你的人生就完了(此处浮现出画面:海清哭着念叨,他还是没有大学上),或者一定要考高分上清华北大,才是人生赢家。

作为家长,其实笔者之前对高考也秉持和剧中父母一样的传统理念,还根据目前教育竞争的激烈态势和孩子特点及家庭实际情况,为才刚上小学的儿子定了阶段性人生目标:考上一本(能考上一本就不错了)。

但《小欢喜》剧中三个孩子的选择和经历启发了笔者,我突然认识到,时代变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真的没必要在高考一棵树上吊死。


头悬梁锥刺股的学霸VS健康快乐的普通人

一开始大家看这部剧,肯定都很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学霸英子和磊儿,但是往往摊上都的是除了学习不行,吃喝玩乐样样行的学渣方一凡。

说实话,方一凡、林妙妙这样的小孩儿,还是挺讨人喜欢的,有自己的爱好,又会耍宝,很阳光有生命力的感觉。但是真的,你自己摊上这样的小孩儿,在中国应试教育环境下,你会真的很崩溃,是很考验家长心态的。

笔者的儿子,就属于这种类型,做个手工、画张画、搭个乐高机器人,那简直信手拈来,不费任何力气,你往往会感叹他在这方面的创造力;但做作业真是靠催靠吼,费劲的不行。作为家长的我往往会想:你学习要有这个积极主动性,学啥学不成,考试又不考你画画做手工。

但是《小欢喜》看到最后,有没有觉得养一个有自己爱好,心理健康上个一般大学的小孩儿比如方一凡这种,比磊儿这种能上清华但心理相对脆弱的孩子要好的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