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声,谁懂?
连岳先生是一个大能人,他一篇文章阅读量动辄10万+,上百人赞赏。
可我读了他写的《我把妈妈气得躺平了》,却想为文中的孩子抱不平。
孩子坦诚的讲述了自己的问题,家庭问题。
妈妈事事要求完美,对工厂是这样,对孩子的生活学业也是这样。眼里只有孩子短板,发愁的也是孩子的短板。
孩子希望未来能进华为这样的大公司做一些研发工作。
妈妈插话:“到时候成绩不好,也只是一个旁观者、消费者,拿什么进入他们的核心部门呢?”
满满的打击,分分钟把天聊死,这都不是孩子最害怕的。
孩子最害怕的事,自从自己偷买手机,妈妈对他的失望透顶,不再管他,快平躺了。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孩子惶恐不安。与父母关系中,找不到与平衡点,他只好向外求助。
人长大后,喜欢端着架子,讲道理。何况连岳先生饱读诗书,讲道理,那是信手拈来。用农村的话就是骂人不再脏字,死人听了都会从坟墓里爬起来。
这还不算,还有一群观众在旁边鼓掌,纷纷举手家里就有这样的熊孩子。
至于孩子读了这样的回信,他的心情我不得而知。但他的经历,我也有过。
当年,我读小学五年级,弟弟读小学二年级。父母远在浙江打工,留我们在老家。
此时,信息不发达,农村还鲜有电话。我们对父母满满的相思,只好安放在信纸上。
可爸妈不会写信,我们也没有他们的收信地址,只好与舅舅通信。希望他把我们的信转交给爸妈。
千盼万盼,终于等到了舅舅的回信。
满满的三页纸,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只是,读完后,我们再也没有写回信。
舅舅在信里讲了打工的心酸,生活的不易,叮嘱我们好好照顾自己。
至于我们的相思之苦,舅舅说:“信里错字连篇,好好读书,下次不要再犯。”
连岳先生的道理,舅舅的话,我们都懂,可孩子的心,谁懂呢?
孩子在童年,除了吃饭睡觉,如果没有按家长的期待成长,就要指责吗?
他们成长的压力,心里的困惑,谁懂呢?
当一个孩子倾诉时,你是准备了道理,还是满满的温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