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城会玩写作团秋叶大叔高效写作特训营28天成长记

学会区分是写作者的责任

2018-12-31  本文已影响5人  药山

区别区分是写作者的责任——秋叶写作训练营收获之二

熊猫是猫吗?
鲸鱼是鱼吗?
变色龙是龙吗?
单身狗是狗吗?
……

这一系列的问题,其实本质上是告诉我们——区分的重要性。

正如这篇文章一样,《到底是管KPI,还是管OKR?》https://mp.weixin.qq.com/s/P2Nlc-s49iDt1GHo55qJTw,区分两种考核方式的异同,或许是很多管理者头疼的问题。而分析这篇文章,不是单纯为了解决管理者的难题,而是分析这篇文章的框架化思维。

part1:老鼠?老虎?傻傻分不清楚

蔡依林的歌曲里面唱过:

“老鼠?老虎?傻傻分不清楚……”

我们从小到大,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认知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不断的区分细微差别的过程。

从小时候的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到现在老婆老虎傻傻分不清楚,都是因为我们只是求同但未存异导致的。

比如过去说吃货,一定对食物的要求很高,善于找到其中不同。

我们老家有个很有名的丘老爷子,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吃小牛腰子,一定要三岁以下的小牛,宰杀后排酸三小时后烹饪。即便是调味的酱油,也需要三年三蒸三晒的陈酿。

这是为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显示高人一等吗?

并不是,因为他能够区分出彼此之间的细微差别,别人就不敢蒙他。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就和他不一样了,经常不注意区分。

第一次去吃披萨的时候,往往会这么念叨:

“披萨不就是大饼上加点儿肉嘛!为什么要这么贵呢?”

越是不了解的事情,我们越是忍不住想要找他们的共同点。从此缓解自己认知紧张的问题。

但真正的专家,则真正能够理解其中奥妙,找到之间细微差别的。他能够区分得越仔细,越是证明自己对此物和彼物之间的边界掌握得越分明,也就越容易说出其中的不同之处来。

很多决策,很多选择,必须建立在知道彼此边界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而了解这些的前提,正是建立了框架式思维的概念。

part2:一篇好的对比文怎么对比

到底是管KPI,还是管OKR呢?——这是秋叶大叔在文中讨论的主要话题。

他是怎么进行分析讨论的呢?

很多网上的类似的对比文章,往往局限于前两条,说出两者不同,按照用户不同,受众不同,程序不同,效果不同等等诸如此类,分出不同以后,认为作者的责任就已经算是良心作者了,剩下的,应该是让读者自己去玩这个“找不同”的游戏,这样的写作方式并没有彻底解决读者的疑问——两者的不同,我究竟应该怎么选择?

稍微好一些的作者,会在分析概念的基础上更近一步:把使用者,操作对象,使用步骤以及产生效果,从这些不同角度去综合分析,往往就已经非常清晰的把其中差异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还想再增加维度的话,可以增加一个背景由来的不同。如果这五个方面均有不一致的地方。那么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就显而易见了。这是让读者自己玩“拳皇格斗”,自由选择胜出。

站在框架式写作的视角下进行分析,则从读者目的出发,在分析出读者本质疑问是什么的基础上,把彼此差异彰显出来展示给别人看,让别人能够清晰的知道两者之间的不同,随后展示彼此的特点,能够产出什么样的结果,以及今后采取其中一种或几种以后,可能会演化出什么结果,一一理顺,展现其中妙处。这种方法不仅授人以渔,还教给人怎么开设渔场,这是在玩“三国演义”,不仅帮你选择当下,而且教你发展壮大。

看起来这仅是一篇简单的文章,如何写作的分析技巧,但实际上他内在里边有蕴含着不同的逻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逻辑就是想知道彼此之间的不同,一定是自己建立了一个基本框架,发两种东西放在不同的框架中去对比,放在发展的视角中去演化。从而更加高维度的去说清楚讲明白。

part3:鱼和熊掌怎么选?

我们老家还有一个孟老爷子,他也是吃货一枚,但选择的时候从来不纠结。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在学习秋叶大叔框架化写作以前,我挺不屑一顾的

——多新鲜呢!这个还用选择吗!?鱼才多少钱一条!熊掌多贵啊!傻子才不知道怎么选!

学习了大叔的框架化写作,阅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学会用新的方式进行对比:

1、下定义:

鱼是什么鱼?大偏口鸦片鱼挪威虹鳟三文鱼?

熊掌是什么熊的掌?黑熊棕熊北极熊,还是考拉树袋熊?

2、抓特点:

做法怎么做?红烧清蒸或刺身?切块煲汤剁成酱?

适合什么人?补气补血滋养身?养胃安胎或生津?

3、做区分:

小酌一杯鱼鲜佐餐,宾客大宴珍馐熊掌。

感冒的时候不可吃鱼,容易上火生痰;

哺乳的时候适合熊掌,胶原蛋白下奶。

……

4、看长远:

古时候内陆海鱼珍贵,当今熊掌珍稀。

未来发展趋势陆上生物容易被污染,深海鱼类营养又健康……

综合考虑,我一定选鱼!

——毕竟,孟老爷子他那个时代吃熊掌不犯法啊!!!

part4:提取概念,然后搭建框架

即便是对于单一东西的认知也存在着框架化。只有当知识结构,知识框架,知识体系全部具备以后,才能够清晰的区分与物和物之间的差别,才能够不会被两者外表上的相似的迷惑。

就这一点来说,不管介绍一种目标管理方法,还是区分两种目标管理方法的不同,本质上是一样的。

社会科学家研究原始部落的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不同,如果把“猫、羊、兔子、鸡”放在一起,让他们找到其中一个不同。

我们现代人都会很容易的区分出鸡是鸟类,其他三个是哺乳动物。而原始部落的人往往会把猫单列,其他动物放在一起,问起原因来,他们会说:

猫是用来抓老鼠的,其他三种是用来吃的……

其中差别就是他们没有概念思维的这种理念,而我们现代人通过大量的学习,澄清或认知大量的概念,这些基本的概念极大的简化了我们的认知负荷。让我们在提到一个词的时候,就不言而喻的知道了它的内涵外延等等。

不管是为了更好的认知,还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别人认知。这种分辨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种认知就是建立在框架下思维。在学习一门陌生的学科或者深入学习自己专注的领域的时候,我们首先也要需要掌握这种基本的概念,在概念上不至于产生混淆。随后才能够提到基本知识,构建体系,掌握训练方法等等。

圣经里的宁静祷词有这样一段话:

主啊!
求你赐予我宁静,
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
赐予我勇气,
去做我能改变的事;
赐予我智慧,
去分辨二者。

分辨其中不同,需要有大智慧,能够清晰的说出彼此的不同,需要更大的智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