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就这么难吗?曾国藩给你内功心法
一时兴起跟随某个公号的人玩100天日更的游戏,是7月中旬开始的,刚开始的几天因为要外出学习,把时间冲掉了,回家太累没有心情在电脑前细细梳理。所以就断了几篇,好在当时并没有给自己太多压力,而是暗暗说,过两天生活作息正常了,就能赶出来了。
到了7月21日的书展买了冯唐的《成事》一书,在会场几乎就翻完。一本书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早起成事,屡败屡战”。
就是这句心法开启了我每天6点起床写文的习惯,写到7点去上班。一个小时 其实是不够用的,但是慢慢地,我会对每天早上这个不受干扰的时刻充满了期待。写完千字之后的那种幸福感,越来越深。
写完后,冲一个凉水澡,去上班何其神清气爽。不过写是写开心了,就没有几个人看,还是一个惆怅。去简书上投稿,都过了。但看者也是寥寥,怎么搞的。
看来还得去头条上折腾一下,从哪个窗口进入?有人能告诉一下我吗?
回头来看那位我所追随的人,她写到如今,渐渐觉得坚持很难。各种拖延症和身体的困倦困扰着她,就算是写这个文她都觉得要耗费意志力。
是的,这种感受我也有过,但写这种流水文我是毫无压力的。现在特别是利用了曾国藩的这句心法“早起,屡败屡战”,写文和早起两件事联合起来,治疗了各种懒。
曾国藩的这句话比其他的早起文都实在的地方在于,他认为早起是一辈子要坚守的事情,然而因为人性软弱,屡次失败于早起,但是也要屡次再起,不要放弃自己。
所以如果有某一天早上我略微睡过头了,不会用意志力来强逼自己,而是用这句话来劝慰自己,没关系,今天失败了,明天再来。但既然明天还是要早起,不如现在就起了。
早起之后并没有改天换地,头依旧浑浑,四肢依旧无力。在电脑前打着不知所谓的文字,只是为了应付自己的FLAG。
那位公号主说得很对,习惯太难养成的原因,是在于看不到改变,需要有一个很漫长的能量蓄积期。以往都是目的性太强,长久看不到改变,故而放弃得也快。而今次因了曾国藩的话和冯唐的解读,我只是为了屡败屡战的明天希望而早起。
慢慢的,我看到了一些改变,就是在我混乱打字的最后,我的灵感出现了,会得到一个线索,哦,应该写什么。
这个奇妙的发现,让我觉察到一件事:好的文章是在写的过程中产生的,而不是在你先想好,就下笔成了好文。
也许你每天写了一堆垃圾,你从这堆垃圾里翻出了金子。事实就是如此,你不创造一堆垃圾,你就无从找金子。
曾国藩一生只活了六十岁,在我们这个年代不算命长。但在当时那个平均年龄四十岁的年代,也算久的,何况他又处在那样一个内忧外患,日理万机的位置,所耗费的精气神不是一般的厉害。
他所依靠的,就是一生与自己懒惰抗争的这个精神内核。
早起治懒,越是弱,越要起。人性软弱,人性懒惰,一生的病源,一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