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渐远的日子
工作的第五年,我发现这书无论如何也看不下去。
这么说的确有些故弄玄虚,仿佛之前的我衣带渐宽,仍手不释卷,不觉春深。又仿佛看不进去书便在气势上泄了劲,在精神上矮了半头,在人前薄了几分面子。实际上看不下去书的这几年,我一日胜过一日的轻松了。
最喜的无疑是暂别了大块头的专业书,不再有拗口的名词解释,不再有模糊的知识点作祟,不再有纠结的难题折磨,不再有政策更新不及的惭愧。这虽说是暂别,却被我营造得如同诀别般彻底,毫不拖泥带水。以至我总是怀疑是否真的存在那样一段时光,我曾经绞尽脑汁想要记住那些拗口的名词,“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厌其烦地复述着分录,“当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份额时,借……”赌气般地验证着本无需置疑的公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于……。如今除了填写简历时我仍要较真地把专业名称具体到小括号,我再也想不出还有什么场合能和所学扯上联系。当我自以为胜任这个学科的时候,我却鬼使神差的告别了它。这种感觉仿佛一个初出茅庐的泳者临江而立,面前正是他几经求索才争取到的一试身手的好机会。以往的日子里,他每每在泳池游刃有余,总是笃信自己天然地属于江河湖海,但此刻的他见江湖广阔,水声滔滔而心生畏惧,犹犹豫豫地盘算,战战兢兢地张望,心下一横,便有了苦海无涯,回头是岸的幡然悔悟。停住脚步,竟是一身畅快,心里禁不住感慨,路尚可退,何必涉水?进亦怂,退亦勇,一切都没心没肺的云淡风轻了起来。
不看专业书的日子里,起先是能看些整本的散文小说的,动情处总是被书中的人物带入带出,心情随着文章的起承转合而跌宕,每每读完,若能长舒一气,自是痛痛快快的酣畅淋漓,但若心绪郁积,便往往心生倦意。致使后来干脆不愿经受这劳苦,意愿渐弱,气息渐浅,一次只能勉强支撑十几页,却也常常是前言不搭后语,不大当真。仿佛只是为了断断续续、小心翼翼地保有这份香火的延续。这是最后的稻草,孱弱,飘摇,无力,但我并不以为意。
再后来我发现使用听书软件比看书省了七八成功力,智者自然借力打力,我洋洋得意。然后我又说服自己电视里演绎的故事更有生命力,形式何必拘泥。可没过多久,我又总觉剧集平淡,定要开启弹慕才能拢住心绪。一切更加便捷,一切更接地气,不用费心,费眼,费精力,只是偶尔困惑,阅读被摒弃,听书云里雾里,电视剧掐头去尾只看三五集,节约下来的时间用到了哪里?当然不常思考的大脑里,这种想法总是一闪而过,不太在意。
当我可以随心所欲的不再看书,我就同样也有足够的理由收买自己,随心所欲地主宰一切起居。我把定时关闭的手机再费力开启,我把闹铃开了又闭,想不通的问题索性不想,写不下去的文章先这么地。天大地大,没什么了不起。年少时起意,信誓旦旦着星辰大海,顶天立地,如今已经被晚上吃打卤面还是肉夹馍代替。我活的越来越轻松,却越来越虚空,我得意时飘到天上去,失意时低到尘埃里。我毫无压力,却仿佛也没有了动力。我终于明白“人不能活的太舒服,太舒服就会出问题”。想要从心所欲,首先要不逾矩,你总是需要一个根基来支撑自己,舒缓内心涌动的伤感,表达愤懑关头的情绪,收敛自鸣得意的莽撞,积攒砥砺奋进的勇气。
休息罢,换我负重而行,为生活留些痕迹。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4158/4865501a2c705db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