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们是日本客人”

2018-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可口卡拉

和两个朋友去一家口碑不错的日料店,入口奇小,两块粗制黑棉布帘子耷拉着,好像上面写着几个大字:不欢迎。然而因为店长是日本人,据说是个又高又帅的大叔,做的是地道的料理,小店自然也吸引了很多附近的居熟客和来这办公或旅游的日本客人。

我们像其他乱花迷眼的小女生一样,带着希望走进这家小店,左脚踏上台阶的时候,脑子里已经是和店长大叔把酒言欢的可喜场景了。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总是骨感。上到二楼,迎面便是一桌喝得烟熏火燎的中年大叔,个个西装打扮,是些日本客人。大叔们看到我们,停下了大声的交谈,使我感到不自在的是他们投来的轻浮的眼神和小声的窃语。我们听不懂日语,但从他们迷离的情态中,大概能想出是些占便宜的话。

店长确实是个帅大叔,也许是嫌那桌客人太吵闹,脸上也难得有笑容,简单询问过菜单后便退入后厨。二楼空间狭小,每张桌子互相紧挨着,显得有些拥挤。十一月的厦门,天气已转凉,入夜的寒意中在这样的小店里享受美食的暖气也是极好的。但是这样的美梦随即被打破,还没上菜,我们已经被隔壁桌的烟熏得几乎窒息。酒过半巡,对尼古丁的欲望愈加强烈了。于是我看到热气腾腾的温泉池子里,一条条大胖鱼面红耳赤地推杯换盏,尽情地吞云吐雾。

由于其中一位朋友已有身孕,我们最终还是像店员小哥提出能否与他们沟通,停止吸烟。谁知小哥面露难色,片刻后来了一句:“可是,他们是日本客人。”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句话的意思完全不亚于“他们是人而你们是狗”。另一位朋友当场就要发作,孕妇朋友拉住了她,最后我们挪到了靠里间的桌子,烟味虽淡了些,但是四面封闭闷得心慌。

饭桌上,我久久不能平静,店员的那句话像卡壳的磁带在我的脑子里不断回放。“可是,他们是日本客人。”按这个逻辑接下来的一句就是“所以你们只好忍受烟味继续进餐。” 说出这句话的是一位年轻的中国小伙,他下意识地说出这句话,也许没有恶意,他只是一名普通服务生,日本人又是日料店的主要收入来源,相权之下,只好选择冒犯我们。假使坐在对面的不是一桌日本顾客,而是中国顾客,他也许会好言相劝,服务周到。这么一想,我又有些同情他了。

换一种思路想,如果店员不是出于保住饭碗说出这句话呢?恐怕结果要可怕得多。其实他心里就是这样想的,日料店就是日本顾客的主场,你们竟然会提出让对方灭烟的要求,简直难以置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这是投射效应,他把自己的位置放在日本客人之下时,认为其他人也应该是如此自我定位的。这位店员丢弃了自己的尊严,自然无法理解别人对合法权益的主张。原来我生气的不是他不尊重别人,而是他不尊重自己。

这让我想到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档街头测试节目。有一期的内容是让演员乔装成拾荒者,进入小餐馆付费用餐,由另一位扮演老板的演员假意对其进行言语辱骂和驱逐,以此测试身边顾客的反应。实验结果让人欣慰,绝大多数的食客都出手制止了“老板”的粗暴行为,甚至还有人邀请“拾荒者”同桌进餐,与他分享自己的食物。看到这里,也许观众都要夸顾客善解人意,有尊重别人的品德。但有没有人注意到节目中的“拾荒者”是付费进的餐厅,虽然是衣着褴褛,饥肠辘辘,他们却遵守规则,坦坦荡荡地消费,这是他给自己的尊严。试想,如果这位“拾荒者”是撇下脸面挨个向食客索要施舍,还会有这么多制止驱赶的呼声吗?我想更多的是厌恶与白眼吧。

人要首先学会自尊,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并学会尊重别人。

回到开头的故事,直到用餐结束离开,店员小哥也没有露出一丝歉意。因为他下放了自尊,也无法学会尊重他人,更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事后同行的朋友说,你看,这就是“中国人欺负中国人”。我想这句话不很准确,他不单“欺负”了我们,连自己他也一并”欺负”了。倘若今天他不是店员而是一名食客,我也相信他是选择默默忍受烟雾的那一个。

香港电影里总有大师对失意的英雄说:“人生在世,最怕的不是别人看不起你,而是连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人要看得起自己,才能昂首挺胸伸张正义;人要看得起自己,才能面对生活的艰难仍有十足的底气;人要看得起自己,才能在黑暗中依旧选择走向光明。如果时光能倒流,我希望那个回答是:”请稍等,这就帮您提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